前言 | 第1-11页 |
1 公司治理的由来与发展 | 第11-22页 |
·公司治理的由来——三次公司治理浪潮 | 第12-15页 |
·1992年:《卡特伯里报告》CADBURY REPORT | 第12-13页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第13-14页 |
·2002年:安隆(Enron)事件与美国公司治理危机 | 第14-15页 |
·公司治理的理论探讨 | 第15-18页 |
·公司治理的实务进展 | 第18-22页 |
2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22-39页 |
·公司治理的目标 | 第22-23页 |
·股东舆经理人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3-24页 |
·经理人腐败行为分析 | 第24-27页 |
·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24-26页 |
·导致腐败的原因 | 第26-27页 |
·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27-30页 |
·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30-33页 |
·激励约束机制对提升公司价值的意义 | 第33-39页 |
·基本模型 | 第33-36页 |
·总量与结构 | 第36-37页 |
·递延性与长期激励 | 第37-39页 |
3 香港公司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9-48页 |
·香港公司治理的现状 | 第39-41页 |
·香港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调查报告 | 第39-40页 |
·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亚洲各国或地区间公司治理水平比较 | 第41-43页 |
·香港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4 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48-70页 |
·公司治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48-51页 |
·德国公司治理的模式 | 第51-61页 |
·德国公司治理模式 | 第51-57页 |
·德国银行的公司治理 | 第57-58页 |
·德意志银行的做法 | 第58-60页 |
·对香港的借鉴意义 | 第60-61页 |
·日本公司治理的模式及其借鉴 | 第61-65页 |
·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 第61-64页 |
·对香港的借鉴意义 | 第64-65页 |
·美国公司治理的模式及其借鉴 | 第65-68页 |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 | 第65-67页 |
·对香港的借鉴意义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5 对香港改革公司治理的建议 | 第70-75页 |
·改善香港公司治理的总体思路 | 第70-71页 |
·改善香港公司治理的途径 | 第71-75页 |
·股东利益的保障 | 第72页 |
·加强董事会的作用 | 第72页 |
·审计师的独立性 | 第72-73页 |
·会计标准的实施 | 第73页 |
·独立监察的机制 | 第73页 |
·增加公司透明度 | 第73页 |
·严格商业操守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注释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