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水源的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2-16页 |
·国际上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2页 |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 第12-16页 |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缺陷 | 第16-17页 |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的深度处理或预处理技术进展 | 第17-24页 |
·活性炭吸附 | 第17-18页 |
·化学氧化法 | 第18页 |
·生物预处理 | 第18-19页 |
·膜技术 | 第19页 |
·强化混凝 | 第19-21页 |
·光催化氧化 | 第21-23页 |
·强化混凝工艺和光催化氧化工艺联用处理微污染水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本研究包括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聚合十三铝的混凝机理及合成工艺研究 | 第26-53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铝形态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碱化度(B)的测定 | 第29页 |
·聚合十三铝混凝的作用机理 | 第29-32页 |
·聚合十三铝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2-48页 |
·聚合氯化铝的研究现况 | 第32-33页 |
·聚合十三铝的电解法制备 | 第33-48页 |
·电解装置 | 第33-34页 |
·惰性电极电解法制备Al_(13)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34-35页 |
·电极互换频率对电解所需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惰性电极电解法制备Al_(13)的影响因素 | 第37-47页 |
·惰性电极电解法制备Al_(13)最佳工艺条件 | 第47-48页 |
·聚合十三铝的稳定性能 | 第48-53页 |
·pH值对聚合十三铝的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稀释倍数对聚合十三铝的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3 纳米二氧化铈的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53-63页 |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特性 | 第53-54页 |
·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53-54页 |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学特性 | 第54页 |
·纳米二氧化铈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54-61页 |
·纳米二氧化铈的光吸收性能 | 第56-57页 |
·纳米二氧化铈吸附氧气的性能 | 第57-59页 |
·纳米二氧化铈吸附氧的脱附性能 | 第59-60页 |
·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铈的光催化性能 | 第60-61页 |
·纳米二氧化铈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61页 |
·表面积的影响 | 第61页 |
·粒径的影响 | 第61-62页 |
·吸附氧量及其脱附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提高纳米二氧化铈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62-63页 |
4 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铈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63-9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63页 |
·纳米二氧化铈的表征 | 第63-64页 |
·晶体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 | 第64-67页 |
·固相法 | 第64-65页 |
·液相法 | 第65-67页 |
·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的制备方法研究 | 第67-81页 |
·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制备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 | 第67-71页 |
·氢氧化钠沉淀-双氧水氧化法制备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 | 第71-73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 | 第73-81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的原理 | 第73-74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晶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的影响因素 | 第74-81页 |
·离子交换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铈晶体的悬浮液的最佳工艺条件 | 第81页 |
·制备方法的优选 | 第81-85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铈粒径对比 | 第81-82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铈纯度对比 | 第82-83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铈催化性能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铈粉体制备研究 | 第85-95页 |
·真空干燥对粉体及晶体粒径的影响 | 第85-86页 |
·焙烧温度晶格缺陷、晶体粒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焙烧时间对晶体粒径的影响 | 第88-89页 |
·真空煅烧的影响 | 第89-94页 |
·真空煅烧对粒径、比表面积和晶格缺陷的影响 | 第89-90页 |
·真空煅烧对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90-91页 |
·真空煅烧对二氧化铈吸附氧气的性能的影响 | 第91-93页 |
·真空煅烧对二氧化铈吸附氧的脱附性能的影响 | 第93-94页 |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94页 |
·合成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铈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 | 第94-95页 |
5 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 | 第95-113页 |
·实验原水及其分析方法 | 第95页 |
·实验原水 | 第95页 |
·测定方法 | 第95页 |
·聚合十三铝混凝处理微污染水 | 第95-103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95-96页 |
·混凝实验 | 第96页 |
·聚合十三铝混凝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因素 | 第96-102页 |
·不同水处理药剂的絮凝性能及残留铝 | 第102-103页 |
·纳米二氧化铈光催化氧化微污染水 | 第103-108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103-105页 |
·光催化氧化实验 | 第105页 |
·纳米二氧化铈的光催化氧化微污染水 | 第105-108页 |
·光催化氧化微污染水的影响因素 | 第105-108页 |
·催化剂多次使用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108页 |
·组合工艺的优选 | 第108-111页 |
·不同工艺对有机物(TOC)去除实验 | 第108-110页 |
·不同工艺的杀菌效果 | 第110-111页 |
·组合工艺的经济分析 | 第111-11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13-115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4页 |
·建议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0-131页 |
附录 | 第131-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