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FDI集群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国内外有关集群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论文框架及预期结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集群理论述评 | 第13-27页 |
·集群的定义、特征以及分类 | 第13-18页 |
·集群的定义 | 第13-15页 |
·集群的分类 | 第15-16页 |
·集群的特征 | 第16-18页 |
·集群理论的研究状况 | 第18-23页 |
·古典经济学派 | 第18-20页 |
·结构主义学派 | 第20-21页 |
·新制度学派 | 第21-22页 |
·新经济地理学派 | 第22-23页 |
·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 第23-26页 |
·影响集群的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集群的形成方式与外资引发的集群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集群的一般规律 | 第27-35页 |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市场规模 | 第27-28页 |
·劳动力成本 | 第28页 |
·基础设施状况 | 第28页 |
·政治风险 | 第28-29页 |
·政策激励 | 第29页 |
·FDI区位选择的趋势—集群 | 第29-34页 |
·FDI全球分布的新趋势 | 第30页 |
·影响外资集群的诸多因素 | 第30-32页 |
·外商投资集群效应分析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 FDI集群现状 | 第35-53页 |
·长三角 FDI集群的背景 | 第35-36页 |
·经济全球化 | 第35-36页 |
·改革开放 | 第36页 |
·长三角吸引 FDI集群概述 | 第36-42页 |
·长三角吸引 FDI的总量 | 第36-37页 |
·长三角 FDI的地域分布 | 第37-38页 |
·长三角 FDI的产业结构 | 第38-42页 |
·FDI驱动型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42-52页 |
·上海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 | 第42-43页 |
·江苏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 | 第43页 |
·浙江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 | 第43-44页 |
·长三角 FDI驱动型产业区介绍 | 第44-50页 |
·评价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长三角 FDI集群的实证分析 | 第53-70页 |
·FDI对长三角经济的贡献 | 第53-58页 |
·FDI与 GDP | 第54-55页 |
·FDI与进出口 | 第55-56页 |
·FDI与就业 | 第56-58页 |
·影响长三角 FDI集群的因素分析 | 第58-65页 |
·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因素分析 | 第59-65页 |
·影响长三角 FDI集群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5-70页 |
·指标的选取以及样本的范围 | 第65-67页 |
·相关关系分析 | 第67页 |
·模型的回归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70-79页 |
·影响长三角外资集群因素的评价 | 第70-71页 |
·从交通的便捷化到物流的现代化 | 第71-74页 |
·加强交通建设 | 第71-72页 |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Logistics) | 第72-74页 |
·推行新型信息网络 | 第74-75页 |
·建设高性能网络系统 | 第74页 |
·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第74-75页 |
·打破界限,加快各城市的一体化进程 | 第75页 |
·创建从“消化吸收”到“积极创新”的一整套体系 | 第75-76页 |
·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 第75-76页 |
·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 第76页 |
·统筹产业分工,形成优势互补 | 第76-77页 |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