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人格教育的文化渊源与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格方法研究

1 绪论第1-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现实需求: 高校德育亟待加快人格教育学方法研究第10-11页
     ·注重方法,明确主题,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型人格与实践能力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 方法研究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现代化第11-17页
     ·国外研究状况: 人类学中文化/人格关系的发现与人格教育学的创立第12-15页
     ·国内研究状况: 人格教育学中国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第15-17页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本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9-20页
2 人格教育的概念系统、文化渊源与基础地位第20-32页
   ·人格与人格教育的内涵第20-25页
     ·科学、文化与人格概念的歧义性与同一性第20-21页
     ·人格的多重涵义第21-22页
     ·人格教育的内涵、目标、研究方式、方法技术与培养模式第22-25页
   ·人格教育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演进第25-27页
     ·人格教育的文化渊源第25-26页
     ·当代人格教育复兴的背景第26页
     ·人格教育的功能第26-27页
   ·人格教育的基础地位及其与诸育的联系和互动第27-32页
     ·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第27-28页
     ·人格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前者是后者的深化与具体化第28页
     ·人格教育与主体性/交互主体性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第28-29页
     ·人格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第29-30页
     ·自主创新型人格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第30-32页
3 “四多”综合法的理论基础第32-40页
   ·哲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论: 现代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多向性和动态性第32-3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哲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统帅第32-33页
     ·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第33-34页
     ·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第34-35页
     ·系统科学方法论: “三论”和“新三论”第35-36页
   ·人格教育学的学科方法论第36-40页
     ·“相对主义认识论”视野: 价值与客观性研究相结合第36-37页
     ·“整体有机论”视野: 整体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第37-38页
     ·“比较方法论”视野的纵/横、史/论、主位/客位、宏观/微观结合第38页
     ·“文化多元综合自觉论”视野: 多向性/动态性实地调查和定性定量比较三结合研究第38-40页
4 “四多”综合法的操作、范例与应用第40-58页
   ·多学科/多学派整体性研究法的操作及其范例第40-45页
     ·运用哲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论,促进教研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第4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渊源关系第40-41页
     ·把系统科学方法论运用到整体建构人格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第41-43页
     ·内容分析法与历史文献研究法第43-44页
     ·思维方式现代化范例Ⅰ: 钱学森学派的知识/信息综合集成法第44-45页
   ·多元文化/多时段比较研究法的操作及其范例第45-47页
     ·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范例Ⅱ: “吴学派”的脑力劳动和数学机械化第45-46页
     ·多时段纵贯比较研究第46页
     ·多元文化横剖比较研究第46-47页
   ·多变量/多指标定量研究法的操作及其范例第47-50页
     ·思维方式现代化范例Ⅲ: 文化唯物主义、进化计算与遗传算法第47-48页
     ·采用现成统计资料缓解社科研究采集数据的劳民伤财问题第48-49页
     ·人格教育学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意义第49页
     ·统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49-50页
   ·多向性/动态性实地调查研究法及其范例第50-55页
     ·思维方式现代化范例Ⅳ: 色谱学家马丁与卢佩章的科技方法论。第50-51页
     ·观察与实地调查法第51-52页
     ·问卷调查法第52-53页
     ·访问调查法第53-54页
     ·教育测量法第54-55页
   ·“四多”综合法的应用——以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格为基础的德育课程设计: 理念与框架第55-58页
     ·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思想及其启示: 重视人、人性与人格教育第55页
     ·江泽民倡导自主创新型人格教育和真理人格合力论第55-56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合第56页
     ·当代素质教育的共同主题: 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格的毕业生与负责的公民第56-58页
5 结语: 人格教育学寻求科学与价值和谐的圆融方法论体系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视频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拱坝变形分析的安全监控模型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