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20页 |
·报酬业绩敏感度的定义 | 第15-17页 |
·经典代理理论中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具有争议的实证证据 | 第18-20页 |
·经典代理理论几个重要假定的拓展 | 第20-25页 |
·股东与经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第20-21页 |
·经理具有行为判断的自由 | 第21-22页 |
·公司蕴含实物期权的价值 | 第22-23页 |
·经理的行为偏差 | 第23-2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25-32页 |
·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实证研究 | 第27-30页 |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30-31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31-32页 |
第2章 实物期权对激励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32-50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公司蕴含实物期权的描述 | 第33-38页 |
·实物期权的背景描述 | 第33-34页 |
·二叉树模型的简要介绍 | 第34-36页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36-38页 |
·风险厌恶的经理 | 第38-42页 |
·模型的描述 | 第38-40页 |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第40-41页 |
·与经典代理模型的比较 | 第41-42页 |
·具有控制权偏好的经理 | 第42-48页 |
·模型的描述 | 第43-45页 |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第45-48页 |
·与经典代理模型的比较 | 第48页 |
·本章小结及模型的实证涵义 | 第48-50页 |
第3章 过度自信对激励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50-65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51-53页 |
·高估自身能力的经理 | 第53-58页 |
·模型的描述 | 第53-55页 |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第55-57页 |
·与经典代理模型的比较 | 第57-58页 |
·低估风险的经理 | 第58-63页 |
·模型的描述 | 第58-60页 |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第60-61页 |
·数值计算及与经典代理模型的对比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及模型的实证涵义 | 第63-65页 |
第4章 蕴含增长机会的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65-88页 |
·引言 | 第65-67页 |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假设 | 第67-70页 |
·假设1的提出 | 第67-68页 |
·假设2的提出 | 第68-69页 |
·假设3的提出 | 第69-70页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70-79页 |
·样本和变量描述 | 第70-73页 |
·假设1的检验 | 第73-74页 |
·假设2的检验 | 第74-76页 |
·假设3的检验 | 第76-79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79-86页 |
·去掉极端值 | 第79-82页 |
·加入公司治理特征的控制变量 | 第82-84页 |
·改变度量增长机会的指标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及实证结果的现实意义 | 第86-88页 |
第5章 过度自信的高管报酬中激励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88-103页 |
·引言 | 第88-90页 |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假设 | 第90-92页 |
·假设1的提出 | 第90-91页 |
·假设2的提出 | 第91-92页 |
·假设检验的结果 | 第92-98页 |
·样本和变量描述 | 第92-94页 |
·假设1的检验 | 第94-96页 |
·假设2的检验 | 第96-98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98-101页 |
·高管人员未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公司样本 | 第98-99页 |
·高管人员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公司样本 | 第99-101页 |
·本章小结及实证结果的现实意义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7页 |
附录1 | 第117-119页 |
附录2 | 第119-124页 |
附录3 | 第124-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