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多孔介质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多孔介质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孔渗与有效应力的关系 | 第15-16页 |
| ·应力敏感性的滞后效应 | 第16-17页 |
| ·有效应力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流固耦合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流固耦合研究的早期阶段 | 第19页 |
| ·以线弹性变形为基础的耦合模型研究阶段 | 第19-20页 |
| ·考虑非线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下的流固耦合研究阶段 | 第20页 |
| ·综合考虑渗流、应力和温度场的流固耦合理论研究阶段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23-25页 |
| 2 多孔介质储层的变形理论 | 第25-40页 |
| ·多孔介质的孔隙及孔隙结构 | 第25-26页 |
| ·多孔介质的变形类型及变形机理 | 第26-28页 |
| ·多孔介质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 ·内在因素 | 第29页 |
| ·外在因素 | 第29-30页 |
| ·多孔介质有效应力理论 | 第30-36页 |
| ·Terzaghi有效应力 | 第30-31页 |
| ·其它形式的有效应力 | 第31-33页 |
| ·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原理 | 第33-36页 |
| ·低渗透多孔介质简化孔隙模型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 第40-70页 |
| ·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 ·低渗透储层常规应力敏感性实验 | 第41-61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41-49页 |
| ·孔渗随净覆压变化关系 | 第49-52页 |
| ·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 | 第52-59页 |
| ·渗透率应力敏感滞后效应 | 第59-61页 |
| ·改变流体压力的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 第61-68页 |
| ·实验方法及流程 | 第61-62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4 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求解方法 | 第70-112页 |
| ·多孔介质岩石骨架数学模型 | 第70-81页 |
| ·多孔介质岩体应力平衡方程 | 第70-73页 |
| ·多孔介质岩体的连续性方程 | 第73-74页 |
| ·多孔介质岩体本构方程 | 第74-79页 |
| ·弹性油藏变形场方程 | 第79-81页 |
| ·流体渗流数学模型 | 第81-85页 |
| ·流固耦合的流体运动方程 | 第81-82页 |
| ·渗流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82-85页 |
| ·辅助方程 | 第85页 |
| ·数学模型的定解条件 | 第85-87页 |
| ·多孔介质岩体变形场定解条件 | 第85-87页 |
| ·流体渗流场定解条件 | 第87页 |
| ·应力敏感油藏渗流物性参数动态模型 | 第87-92页 |
| ·孔隙度动态模型 | 第88-89页 |
| ·渗透率动态模型 | 第89-92页 |
| ·耦合流体渗流方程的有限差分方程 | 第92-98页 |
| ·岩石耦合变形方程的有限元模型 | 第98-109页 |
| ·八结点等参元法 | 第98-100页 |
| ·高斯数值积分方法 | 第100-102页 |
| ·位移函数 | 第102-104页 |
| ·整体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104-107页 |
| ·载荷的等效结点力计算 | 第107-109页 |
| ·整体平衡方程的求解 | 第109页 |
| ·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迭代求解过程 | 第109-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5 应力敏感油藏数值模拟实例研究 | 第112-126页 |
| ·经验动态参数模型 | 第112-113页 |
| ·在常规模拟器中模拟应力敏感油藏 | 第113-117页 |
| ·单井衰竭式开采数值模拟实例 | 第117-123页 |
| ·数据准备 | 第117-118页 |
| ·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 第118-123页 |
| ·注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实例 | 第123-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126-130页 |
| ·结论及认识 | 第126-128页 |
| ·建议 | 第128-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7-138页 |
| 答辩委员会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