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背景及研究现状介绍 | 第1-9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共振氢敏传感原理 | 第9-18页 |
§2.1 表面等离子波 | 第9-10页 |
§2.2 棱镜Pd膜氢敏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 第10-13页 |
§2.2.1 氢敏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模型 | 第10-11页 |
§2.2.2 氢敏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数值计算 | 第11-13页 |
§2.3 新颖的双光束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调制技术 | 第13-18页 |
§2.3.1 通常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调制方法 | 第13-14页 |
§2.3.2 双光束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调制方法 | 第14-18页 |
第三章 几种光学氢敏传感器介绍 | 第18-26页 |
§3.1 光学氢敏感原理及敏感膜 | 第18-20页 |
§3.2 光纤微透镜型氢敏传感器 | 第20-21页 |
§3.3 光纤等离子共振氢敏传感器 | 第21-22页 |
§3.4 光纤倏逝波场氢敏传感器 | 第22-24页 |
§3.5 光纤光栅氢敏传感器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金(Au)/钯(Pd)复合膜表面等离子共振氢敏传感器 | 第26-32页 |
§4.1 Au/Pd复合膜SPR氢敏传感器 | 第26-27页 |
§4.2 Pd/Au氢敏传感器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4.3 波长调制型氢敏传感器基因优化 | 第28-32页 |
第五章 Pd90-Ag10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的制作 | 第32-70页 |
§5.1 拉锥光纤SPR氢敏传感器结构设计及制作 | 第32-50页 |
§5.1.1 拉锥光纤SPR传感器 | 第32-36页 |
§5.1.2 拉锥光纤SPR氢敏传感器数值计算 | 第36-41页 |
§5.1.3 均匀腰锥的拉锥光纤制作 | 第41-47页 |
§5.1.4 拉锥光纤的预处理 | 第47-50页 |
§5.2 拉锥光纤的氢敏感Pd90-Ag10合金膜的制备 | 第50-70页 |
§5.2.1 氢敏感膜的选择 | 第50-52页 |
§5.2.2 Pd90-Ag10合金靶材料准备 | 第52-53页 |
§5.2.3 光纤镀膜 | 第53页 |
§5.2.4 电子束真空镀膜室的改造 | 第53-54页 |
§5.2.5 拉锥光纤镀膜夹具的设计 | 第54-56页 |
§5.2.6 合金薄膜Pd-Ag比例控制及镀膜参数设定 | 第56-59页 |
§5.2.7 膜厚测定与附着性能实验 | 第59-64页 |
§5.2.8 Pd90-Ag10合金膜镀膜流程设计及表面结构分析 | 第64-70页 |
第六章 拉锥光纤氢敏SPR传感器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70-85页 |
§6.1 传感器测试装置设计 | 第70-76页 |
§6.1.1 拉锥光纤SPR氢敏传感器测试装置组成 | 第70-75页 |
§6.1.2 测试装置中的光学系统 | 第75-76页 |
§6.1.3 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的实验过程 | 第76页 |
§6.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76-85页 |
§6.2.1 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不同氢气浓度的敏感实验 | 第77-79页 |
§6.2.2 延长镀膜时间的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实验 | 第79-81页 |
§6.2.3 减小均匀腰锥直径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实验 | 第81-82页 |
§6.2.4 进一步减小均匀腰椎直径拉锥光纤氢敏传感器实验 | 第82-84页 |
§6.2.5 拉锥光纤SPR氢敏传感器响应时间实验 | 第84-8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