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Ⅷ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

球形氢氧化镍高温性能的研究

第1章 引言第1-26页
   ·研究背景第9页
   ·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动力型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0-14页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动力型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1-14页
   ·氢氧化镍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4-24页
     ·氢氧化镍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质第15-16页
     ·电池用球形 Ni(OH)_2 的制备工艺第16-17页
     ·球形Ni(OH)_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第17-19页
     ·球形Ni(OH)_2 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工作目标第24-26页
     ·研究思路第24-25页
     ·工作目标第25-26页
第2章 实验机理及结果分析方法第26-38页
   ·沉淀法表面包覆的机理分析第26页
   ·成核过程热力学分析第26-34页
     ·均相成核热力学分析第27-28页
     ·非均相成核热力学分析第28-30页
     ·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第30-34页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第34-38页
     ·振实密度的测量第34页
     ·电化学测量第34-36页
     ·SEM 分析第36页
     ·XRD 分析第36-37页
     ·XPS 能谱分析第37-38页
第3章 表面分层包覆Yb(OH)_3和Co(OH)_2的球形Ni(OH)_2的高温性能研究第38-50页
   ·表面包覆试验第38-40页
     ·试验装置第38-39页
     ·试验中所用试剂第39页
     ·试验方法第39-4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包覆前后材料的振实密度第40页
     ·XRD 衍射结果第40-42页
     ·样品的表面 SEM 表征第42-43页
     ·样品的XPS 表征第43-45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 章 表面共沉淀包覆Yb(OH)_3和Co(OH)_2混合物的球形Ni(OH)_2的高温性能研究第50-63页
   ·表面共沉淀包覆 Yb/Co 的试验第50-51页
     ·试验装置第50页
     ·试验中使用的试剂第50页
     ·试验方法第50-51页
   ·共沉淀包覆样品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包覆前后材料的振实密度第51-52页
     ·XRD 衍射结果第52-53页
     ·样品的表面 SEM 表征第53-55页
     ·样品的XPS 表征第55-57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7-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表面分层包覆钙盐和 Co(OH)_2的球形 Ni(OH)_2的高温性能研究第63-81页
   ·表面包覆钙盐的实验第63-65页
     ·试验装置第63页
     ·试验中所用试剂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65页
   ·包覆Ca_3(PO_4)_2 样品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包覆前后材料的振实密度第65-66页
     ·XRD 衍射结果第66-67页
     ·样品的表面 SEM 表征第67-68页
     ·样品的XPS 表征第68-70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0-73页
   ·包覆CaF_2 样品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包覆CaF_2 前后材料的振实密度第73页
     ·样品的表面 SEM 表征第73-74页
     ·样品的XPS 表征第74-76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表面包覆改善球形Ni(OH)_2的高温性能的机理研究第81-88页
   ·镍电极析氧反应的反应机理第81-85页
   ·包覆后样品的循环伏安测试的结果及讨论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第88-93页
致谢与声明第93-9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
下一篇:如何充分发挥课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