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页 |
·难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基本理论 | 第19-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食品安全 | 第19-20页 |
·合作监管 | 第20页 |
·合作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合作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2-25页 |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力量 | 第23页 |
·第三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中坚力量 | 第23-24页 |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力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缘起、现状及问题 | 第25-32页 |
·食品安全合作监管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 | 第25-27页 |
·合作监管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的缘起与发展 | 第25-26页 |
·合作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缘起与发展 | 第26-27页 |
·中国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2页 |
·政府监管体制的弊端 | 第27-30页 |
·第三部门的无力 | 第30-31页 |
·企业自律的不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权力配置 | 第32-43页 |
·权力配置的标准 | 第32-33页 |
·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 | 第33-39页 |
·政府监管机构的横向权力配置 | 第33-37页 |
·政府监管机构的纵向权力配置 | 第37-39页 |
·第三部门的监管权配置 | 第39-41页 |
·通过立法提高第三部门的法律地位 | 第39-40页 |
·可由第三部门享有的监管权 | 第40-41页 |
·企业的自律监管体系 | 第41-43页 |
·HACCP 体系 | 第41-42页 |
·追溯体系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运作机制 | 第43-50页 |
·第三部门的选择标准 | 第43-45页 |
·组织治理机制及运作机制 | 第43-44页 |
·资金来源渠道及资金管理 | 第44页 |
·社会认同度 | 第44-45页 |
·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模式 | 第45-47页 |
·补充替代模式 | 第45页 |
·委托模式 | 第45-47页 |
·企业自律机制的完善 | 第47-48页 |
·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责任意识 | 第47页 |
·构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 | 第47-48页 |
·建立可追溯系统,实施GMP 和HACCP | 第48页 |
·社会监管网络的建立 | 第48-50页 |
第六章 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50-55页 |
·合作监管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50页 |
·对第三部门和企业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50-52页 |
·加强政府的监督制约 | 第50-51页 |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 第51-52页 |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 第52页 |
·对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52-55页 |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建立人事监管机制 | 第53-54页 |
·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