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1 概述 | 第12-13页 |
1. 2 典型丙烯齐聚反应工艺 | 第13-17页 |
1. 3 烯烃齐聚反应的催化剂 | 第17-19页 |
1. 4 镍基催化剂的齐聚反应机理 | 第19-24页 |
1. 5 NiSO_4/γ-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 第24-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2. 1 原料 | 第26-27页 |
2. 1. 1 基本试剂 | 第26页 |
2. 1. 2 原料 | 第26-27页 |
2. 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2. 2. 1 载体的性质 | 第27页 |
2. 2. 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2. 2. 3 催化剂的活化 | 第27页 |
2. 2. 4 催化剂的性质 | 第27-28页 |
2. 3 反应装置及流程 | 第28页 |
2. 4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8页 |
2. 4. 1 分析方法 | 第28页 |
2. 4. 2 计算方法 | 第28页 |
2. 5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 | 第28-31页 |
3 丙烯齐聚制十二烯和十八烯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31-39页 |
3. 1 前言 | 第31页 |
3. 2 第一段(R_1段)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31-33页 |
3. 2. 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2. 2 液体体积空速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3 连续串联两段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 第33-36页 |
3. 3. 1 第二段(R_2段)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3. 2 两段反应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4 与两种固体磷酸催化剂的比较 | 第36-37页 |
3. 4. 1 齐聚反应条件的比较 | 第36-37页 |
3. 4. 2 齐聚产物选择性的比较 | 第37页 |
3. 5 小结 | 第37-39页 |
4 NiSO_4/Y-Al_2O_3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39-49页 |
4. 1 前言 | 第39页 |
4. 2 不同厂家聚合级丙烯组成的差异 | 第39-40页 |
4. 3 H_2O和炔烃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 4 C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4. 5 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43-48页 |
4. 5. 1 第一段(R_1段)反应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43-45页 |
4. 5. 2 第二段(R_2段)反应催化剂稳定性的考察 | 第45-48页 |
4. 6 小结 | 第48-49页 |
5 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 第49-55页 |
5. 1 前言 | 第49页 |
5. 2 再生方法的探索 | 第49-54页 |
5. 2. 1 三种再生方法的讨论 | 第50-52页 |
5. 2. 2 补充SO_4~(2-)的再生方法 | 第52页 |
5. 2. 3 再生催化剂补充SO_4~(2-)后活性和稳定性考察 | 第52-54页 |
5. 3 小结 | 第54-55页 |
6 丙烯齐聚工艺流程的改进 | 第55-59页 |
6. 1 改进的原因 | 第55-56页 |
6. 2 工艺流程的改进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