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

新闻精品:一种理论建构和组织文化的框架

上篇 理论建构第1-87页
 导论第12-25页
  一、“新闻精品”及本命题之使命第12-13页
  二、本命题之社会现实依据第13-14页
  三、本命题所秉持之问题意识第14-18页
  四、本命题之基本设计第18-25页
 第一章 历史逻辑与现实视角第25-46页
  第一节 历时性考察:基点与向度第25-33页
   一、基点:“新闻界的一般状况”第26页
   二、向度一:上乘的作品形态第26-30页
   三、向度二:新闻人的杰出表现第30-33页
  第二节 共时性考察:两组关系第33-45页
   一、同质关系考察第34-42页
   二、参照关系考察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二章 新闻精品之概念建构第46-68页
  第一节 新闻: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第46-50页
   一、众说纷纭的“新闻”第47-48页
   二、发展之中的“新闻”第48-50页
  第二节 “精品”:一个形成中的概念第50-53页
   一、“精品”词义析第50-51页
   二、定义新探第51-52页
   三、精品的属性第52-53页
  第三节 新闻精品之概念建构第53-67页
   一、新闻与精品第53-56页
   二、新闻事实与精品第56-58页
   三、主体意识与精品第58-61页
   四、新闻精品的定义第61-64页
   五、新闻精品的标准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三章 新闻精品之原理探索第68-87页
  第一节 新闻精品的成因第68-77页
   一、内因:责任感与名利观第68-72页
   二、外因:树榜样与“理想类型”建构第72-77页
  第二节 新闻精品之动力第77-83页
   一、文化的社会与媒介第77-79页
   二、媒体文化与新闻精品生产第79-83页
  第三节 新闻精品生产的一种有效机制第83-86页
   一、从媒介到媒介组织第83-84页
   二、媒体组织文化的产生第84-85页
   三、文化的“超理论”效应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下篇 运行框架第87-149页
 第四章 媒体组织文化与精品价值观第87-105页
  第一节 媒体组织文化第87-90页
   一、一个工作性定义第87-88页
   二、媒体组织文化的特点第88-90页
  第二节 精品价值观第90-97页
   一、价值与价值观第90-92页
   二、精品价值观第92-97页
  第三节 制度文化与精品团队第97-104页
   一、制度文化及其当下意义第98-102页
   二、精品团队之功用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新闻精品报道基础第105-128页
  第一节 新闻精品报道理念第105-110页
   一、彰显新闻价值的理念第105-107页
   二、引领社会进步的理念第107-108页
   三、强调和谐统一的理念第108-110页
  第二节 新闻人的自我建构第110-114页
   一、记者的道德品格建树第110-112页
   二、精品制作中的两种思维第112-114页
  第三节 新闻事实的建构第114-121页
   一、新闻事实的建构第115-119页
   二、意义建构与“叙事框架”第119-121页
  第四节 新闻体式建构第121-126页
   一、新闻报道体式第121-123页
   二、重构“新华体”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六章 新闻精品制作:一种范本第128-149页
  第一节 写作过程的图式第128-132页
   一、奥科斯的“故事”程式第129-130页
   二、梵·迪克的新闻图式第130-131页
   三、重构写作过程的图式第131-132页
  第二节 导语制作方式第132-139页
   一、概述:制作导语的先导第133-134页
   二、导语的分类与定位第134-137页
   三、“导语一主体”关系模式第137-139页
  第三节 新闻主体写作第139-143页
   一、主体展开的两种范本第139-140页
   二、主体涉及的主要范畴第140-141页
   三、主体展开的具体方法第141-143页
  第四节 精品新闻写作的整体程式第143-148页
   一、叙事方式:“厩焚,子不问马”第143-145页
   二、写作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第145-146页
   三、引语:“生命的光彩夺目的迸发”第146-147页
   四、新闻来源:不仅仅意味着客观第147-148页
   五、完整的报道:知识的自然流淌第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结语第149-154页
 一、第三种话语第149-150页
 二、相对性第150-152页
 三、做文化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1页
后记第161-162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162页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之实质
下一篇: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