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论文

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1页
第一部分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需水预测第21-51页
 1 浙江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第22-24页
 2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与国内外的比较第24-28页
  2.1 浙江总用水量与农业用水量第24-25页
  2.2 全国与各地的用水情况第25-27页
  2.3 不同国家用水情况的比较第27-28页
 3 农业需水与缺水预测第28-31页
 4 浙江省部分用水指标分析第31-37页
  4.1 万元 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较第31-35页
   4.1.1 万元 GDP用水量第31-33页
   4.1.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第33-34页
   4.1.3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第34-35页
  4.2 人均生活用水量第35页
  4.3 灌溉水分利用系数第35-36页
  4.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第36页
  4.5 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第36-37页
 5 浙江省2010年需水预测和优化目标第37-42页
  5.1 农业用水第37页
  5.2 工业用水量第37-38页
  5.3 生活用水预测第38-41页
  5.4 总需水量预测第41-42页
 6 优化目标第42-51页
  6.1 综合分析第42-44页
  6.2 各项目优化目标第44-51页
   6.2.1 节水指标第44-47页
    6.2.1.1 农业用水第44页
    6.2.1.2 工业用水第44-45页
    6.2.1.3 生活用水第45页
    6.2.1.4 2010年水资源利用主要优化目标汇总第45-47页
   6.2.2 治污指标第47页
   6.2.3 配制目标第47-51页
第二部分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第51-83页
 1. 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第51-64页
  1.1 人均水资源量少第51-53页
  1.2 浙江水资源分布与地区经济、人口分布不相匹配第53-55页
  1.3 浙江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己相对较高第55-57页
  1.4 用水粗放,浪费严重第57-60页
   1.4.1 农业输水设施相对陈旧,水分利用系数偏低第57页
   1.4.2 农田灌溉方式相对传统落后,水分生产率较低第57-59页
   1.4.3 城市供水漏损率偏高第59-60页
   1.4.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第60页
  1.5 水资源政策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费价格偏低第60-62页
  1.6 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第62-64页
 2 农业用水与灌溉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第64-70页
  2.1 食安全问题第64-65页
  2.2 农业用水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第65-68页
  2.3 灌溉用水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第68-70页
 3 优化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对策第70-83页
  3.1 节流优先,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70-75页
   3.1.1 农业节水第70-72页
   3.1.2 工业节水第72-74页
    3.1.2.1 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第72-73页
    3.1.2.2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落户第73页
    3.1.2.3 完善监控体系,保障工业与节水同步发展第73-74页
   3.1.3 生活节水第74-75页
  3.2 治污为本,有效保护,建立水环境的保障体系第75-76页
  3.3 适度开发,虚实调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制第76-78页
   3.3.1 适度开发第76页
   3.3.2 虚实调水第76-78页
  3.4 科学管理,创新机制,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第78-83页
   3.4.1 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第78-79页
   3.4.2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第79页
   3.4.3 防洪防灾,科学调度,实现人与洪水和谐共处第79页
   3.4.4 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资多元化第79-83页
第三部分 提高农业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研究第83-110页
 1 提高农业生产水分利用率的意义与途径第83-86页
 2 农艺节水和生物(生理)节水技术第86-98页
  2.1 减少泡田时间和防止水分渗漏第86-88页
  2.2 减少土壤表面蒸发第88-89页
  2.3 改善灌溉方法第89-94页
  2.4 干湿交替灌溉第94-96页
  2.5 水稻早作节水技术第96-98页
 3 抗早品种选育第98-105页
  3.1 作物对干早的生理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第98-100页
   3.1.1 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减少第98-99页
   3.1.2 叶片水势下降第99页
   3.1.3 渗透调节物质增加第99页
   3.1.4 脂膜损伤及膜透性增加第99页
   3.1.5 脱落酸含量增加第99页
   3.1.6 干旱诱导蛋白的合成第99-100页
  3.2 抗早品种选育途径第100-102页
   3.2.1 利用分子育种手段转移或累加有利抗旱基因第100页
   3.2.2 增强品种抗渗透胁迫能力第100页
   3.2.3 轻度水分胁迫诱导抗早蛋白的合成第100-101页
   3.2.4 增强品种抗氧化防御系统能力第101-102页
  3.3 发展陆稻生产第102-103页
  3.4 调整种植结构第103-105页
 4 工程节水技术第105-107页
  4.1 渠系配套第106页
  4.2 渠道防渗技术第106页
  4.3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第106-107页
 5 管理节水第107-110页
  5.1 管理创新第107页
  5.2 雨水收集第107-108页
  5.3 喷灌技术第108页
  5.4 微灌技术第108-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茄金属蛋白酶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下一篇:工程咨询业营销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