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库恩范式--范式不可通约性再讨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30页 |
一、 范式的本质 | 第8-15页 |
(一) 库恩范式的概念 | 第8-11页 |
1. “范式”概念的提出 | 第8-9页 |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范式 | 第9-11页 |
(二) 解析范式 | 第11-14页 |
1. 范式的特征 | 第11-13页 |
2. 范式的内涵 | 第13-14页 |
(三) 范式转换理论 | 第14-15页 |
二、 范式不可通约性观点的真意 | 第15-24页 |
(一) 范式不可通约性概念的引入 | 第15-19页 |
1.库恩的认识论危机 | 第15-17页 |
2.库恩不可通约性观念 | 第17-19页 |
(二) 库恩对范式不可通约性的理解 | 第19-20页 |
(三) 范式不可通约性的特征 | 第20-21页 |
1.客观性 | 第20页 |
2.可比较性 | 第20-21页 |
3.继承性 | 第21页 |
4.实在论 | 第21页 |
(四) 库恩再论不可通约性 | 第21-24页 |
1.库恩的新定义 | 第21-23页 |
2.语言学转向 | 第23-24页 |
三、 对范式不可通约性观点的评论 | 第24-28页 |
(一) 范式不可通约性的意义 | 第24-26页 |
1.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范式和不可通约性的意义 | 第25-26页 |
(二) 由不可通约性引起的争议 | 第26-28页 |
1.概念的笼统模糊 | 第26-27页 |
2.相对主义 | 第27-28页 |
3. 对现代解释学的误解 | 第28页 |
四、 结论及思考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发表的论文情况说明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