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9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 ·资料收集 | 第9页 |
| ·方剂来源 | 第9页 |
| ·纳入标准 | 第9页 |
| ·排除标准 | 第9页 |
| ·资料处理 | 第9-10页 |
| ·预处理 | 第9页 |
| ·规范化处理 | 第9-10页 |
| ·资料分析 | 第10-11页 |
| ·整理分析 | 第10页 |
| ·资料统计 | 第10-11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11-21页 |
| ·方剂分布概况 | 第11-12页 |
| ·各历史时期细辛功效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 ·控制细辛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 第13-21页 |
| ·配伍 | 第13-19页 |
| ·配伍细辛的组方药类 | 第13-17页 |
| ·细辛常见的配伍结构 | 第17-19页 |
| ·散寒祛风 | 第17页 |
| ·温肺化饮 | 第17页 |
| ·止痛 | 第17-18页 |
| ·通窍 | 第18-19页 |
| ·剂量 | 第19页 |
| ·剂型 | 第19-21页 |
| ·用法 | 第21页 |
| 4 讨论 | 第21-36页 |
| ·细辛应用沿革简述 | 第21-24页 |
| ·细辛配伍规律及配伍机理初探 | 第24-31页 |
| ·相须、相使,相辅相成,是细辛主要的配伍组合规律 | 第24-30页 |
| ·散寒祛风 | 第24-26页 |
| 细辛 麻黄 | 第24-25页 |
| 细辛 麻黄 附子 | 第25页 |
| 细辛 防风 | 第25-26页 |
| ·化饮止咳 | 第26-27页 |
| 细辛 干姜 | 第26页 |
| 细辛 半夏 | 第26-27页 |
| ·止痛 | 第27-29页 |
| 细辛 川芎 | 第27页 |
| 细辛 乌头 | 第27-28页 |
| 细辛 附子 | 第28页 |
| 细辛 桂枝 当归 | 第28-29页 |
| ·通窍 | 第29-30页 |
| 细辛 防风 | 第29页 |
| 细辛 白芷 | 第29-30页 |
| ·寒热共用,散敛并施,相反相成,是细辛特殊的配伍组合规律 | 第30-31页 |
|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 第30页 |
| 细辛 生地黄 | 第30-31页 |
| 细辛 黄连 | 第31页 |
| ·细辛应用剂量刍议 | 第31-32页 |
| ·细辛应用剂型、用法浅析 | 第32-33页 |
| ·细辛毒副作用控制之我见 | 第33-36页 |
| ·严格配伍,减低毒性,发挥药效 | 第33-34页 |
| ·酌定剂量,优选剂型,减轻毒性 | 第34-36页 |
| 5 结语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附录 | 第41-42页 |
| 声明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