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术语和缩略语表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6页 |
| 1 药物残留分析综述 | 第11-18页 |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11-14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 | 第11页 |
| ·加速溶剂萃取 | 第11页 |
| ·固相萃取 | 第11-12页 |
| ·固相微萃取 | 第12页 |
| ·凝胶渗透色谱 | 第12页 |
|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 | 第12-13页 |
| ·免疫亲合色谱 | 第13页 |
| ·其他方法 | 第13-14页 |
| ·检测技术 | 第14-18页 |
| ·色谱分析法 | 第14-16页 |
| ·生物分析法 | 第16-18页 |
| 2 小分子药物酶免疫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 ·半抗原 | 第18-19页 |
| ·人工抗原 | 第19-20页 |
| ·偶联方式的选择 | 第19页 |
| ·人工抗原纯化及鉴定 | 第19-20页 |
| ·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20-22页 |
| ·抗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 ·抗体纯化 | 第21-22页 |
| ·抗原或抗体的标记 | 第22-23页 |
| ·酶免疫分析方法及其试剂盒的质量控制 | 第23-24页 |
| 3 立题依据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氯霉素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和试剂盒的初步构建 | 第26-5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30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26-28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28-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9页 |
| ·氯霉素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30-31页 |
| ·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结构的鉴定 | 第31页 |
| ·抗体的制备 | 第31-33页 |
| ·酶标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33-35页 |
| ·ELISA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 ·ELISA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构建 | 第36-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 ·半抗原合成与分子结构鉴定 | 第39-41页 |
| ·人工抗原偶联物及结合比的测定 | 第41-42页 |
| ·抗血清及冻干粉效价测定 | 第42页 |
| ·酶标抗体的制备 | 第42页 |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优化 | 第42-45页 |
| ·酶标板的选择 | 第43页 |
| ·包被缓冲液的选择 | 第43页 |
| ·包被温度和时间影响 | 第43-44页 |
| ·洗涤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 ·减少非特异性吸附、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途径 | 第44-45页 |
| ·不同浓度甲醇对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 ·氯霉素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5-47页 |
| ·直接竞争ELISA法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 ·亲合力与特异性 | 第46-47页 |
| ·氯霉素残留检测用试剂盒的构建 | 第47-50页 |
| ·样品测定方法初探 | 第47-48页 |
| ·试剂盒精密度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 ·保存期试验结果 | 第49页 |
| ·直接竞争试剂盒的组成 | 第49-50页 |
| 3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4页 |
| 附录1 氯霉素直接竞争ELISA法说明书(草案)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