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提取废弃物—板蓝根水提醇沉物及百草咳克水提残渣的利用
| 1 前言 | 第1-19页 |
| ·我国中药渣综合利用情况概述 | 第8-9页 |
| ·饲料添加剂发展趋势 | 第9页 |
| ·微生态制剂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微生态制剂基本作用原理 | 第9-11页 |
| ·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微生物 | 第11页 |
| ·微生态制剂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 ·微生态制剂的加工方法 | 第12-14页 |
| ·中药渣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 ·中药渣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 第14页 |
| ·中药渣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14-15页 |
| ·各种纤维类废渣的生物发酵技术 | 第15-16页 |
| ·本论文的立项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立项背景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利用板蓝根水提醇沉物培养益生菌 | 第17页 |
| ·利用百草咳克水提残渣进行混合固态发酵 | 第17-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3页 |
| ·原料 | 第19页 |
| ·菌种 | 第19页 |
| ·培养基 | 第19-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 ·主要溶液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 ·含水量测定 | 第23页 |
| ·pH值的测定 | 第23页 |
| ·粗蛋白的测定 | 第23-24页 |
| ·粗多糖的测定 | 第24页 |
| ·还原糖的测定 | 第24页 |
| ·α-氨基氮的测定 | 第24-25页 |
| ·药效成分靛玉红的测定 | 第25页 |
| ·粗纤维的测定 | 第25页 |
| ·有机酸的测定 | 第25-26页 |
| ·总醚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活菌计数 | 第26-27页 |
| ·板蓝根醇沉物处理方法 | 第27页 |
| ·液态培养方法 | 第27-28页 |
| ·种子斜面培养 | 第27页 |
| ·摇瓶种子培养 | 第27页 |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7页 |
| ·5L罐上放大培养 | 第27-28页 |
| ·菌粉制备工艺 | 第28页 |
| ·菌体收集 | 第28页 |
| ·菌体干燥 | 第28页 |
| ·菌体粉碎 | 第28页 |
| ·菌粉保藏 | 第28页 |
| ·动物饲喂试验 | 第28页 |
| ·固态发酵工艺流程 | 第28页 |
| ·固态发酵方法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3页 |
| ·利用板蓝根水提醇沉物液态发酵培养益生菌 | 第29-46页 |
| ·醇沉物主要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 ·醇沉物水解条件的确定 | 第30-35页 |
| ·液化条件的确定 | 第30-32页 |
| ·糖化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 ·酸水解试验 | 第34-35页 |
| ·液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35-43页 |
| ·产阮假丝酵母 | 第35-37页 |
| ·啤酒酵母 | 第37-39页 |
| ·枯草芽孢杆菌 | 第39-41页 |
| ·嗜酸乳杆菌 | 第41-43页 |
| ·5L罐上放大试验 | 第43-44页 |
| ·板蓝根水提醇沉物液态发酵产物分析 | 第44-45页 |
| ·动物饲喂试验 | 第45-46页 |
| ·百草咳克水提残渣固态发酵 | 第46-53页 |
| ·原料成分分析 | 第46页 |
| ·单菌发酵 | 第46-48页 |
| ·混菌发酵 | 第48-50页 |
| ·产品成分分析 | 第50-53页 |
| 4 结论 | 第53-55页 |
| 5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 已发表论文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