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 第9-11页 |
| ·劳动教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实的需要 | 第9-10页 |
| ·劳动教养制度的问题越来越积重难返 | 第10-11页 |
| ·劳动教养制度正在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难点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国外相关制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1.3 研究目标、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应用价值 | 第15页 |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35页 |
| §2.1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 | 第17-22页 |
| ·劳动教养的性质 | 第17页 |
| ·劳动教养的对象 | 第17-19页 |
| ·审批机关与程序 | 第19-20页 |
| ·劳动教养执行制度 | 第20-22页 |
| §2.2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22-30页 |
| ·劳动教养审批存在随意性 | 第22-26页 |
| ·权利救济缺乏保障 | 第26-28页 |
| ·劳动教养执行监狱化 | 第28-29页 |
|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 | 第29页 |
| ·法律监督无法到位 | 第29-30页 |
| §2.3 几个典型案例 | 第30-35页 |
| 第三章 劳动教养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5页 |
| §3.1 劳动教养制度价值目标不正当 | 第35-36页 |
| §3.2 劳动教养制度设计不合理 | 第36-41页 |
| §3.3 劳动教养制度设计不合法 | 第41-45页 |
| ·劳动教养违背了国际人权公约 | 第41-43页 |
| ·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我国宪法 | 第43-44页 |
| ·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我国法律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是必然的制度选择 | 第45-52页 |
| §4.1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 §4.2 废除劳动教养的有利之处 | 第46-48页 |
| ·有利于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 第46页 |
| ·有利于维护我国法制的统一 | 第46页 |
| ·有利于我国的国际人权合作与斗争 | 第46-47页 |
| ·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 第47页 |
| ·有利于我国的社会治理 | 第47-48页 |
| §4.3 追问劳动教养制度的保留 | 第48-50页 |
| §4.4 正视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公安机关面临的选择 | 第50页 |
| ·劳教执行机关面临的难题 | 第50页 |
| ·社会面临的困境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劳动教养制度的替代选择 | 第52-57页 |
| §5.1 制定我国《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52-54页 |
| ·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必要性 | 第52-53页 |
| ·我国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可行性 | 第53-54页 |
| §5.2 《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基本内容 | 第54-56页 |
| ·违法行为矫治的性质与目的 | 第54页 |
| ·违法行为矫治的适用对象 | 第54-55页 |
| ·违法行为矫治的适用条件 | 第55页 |
| ·违法行为矫治的一般形式 | 第55页 |
| ·违法行为矫治的程序 | 第55-56页 |
| §5.3 违法行为矫治制度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 | 第56-57页 |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