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研究及启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导言第7-13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8页
  1.现实意义第8页
  2.理论意义第8页
 (三)研究方法第8-9页
  1.文献分析法第8页
  2.案例研究法第8页
  3.比较研究法第8-9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五)概念界定第11-13页
  1.研究型大学第11-13页
  2.专职科研人员第13页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研究第13-23页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规模第14-15页
  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规模第14页
  2.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队伍的规模第14-15页
  3.密西根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规模第15页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类型第15-18页
  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类型第15-16页
  2.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队伍的类型第16页
  3.密西根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类型第16-18页
 (三)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第18-20页
  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第18页
  2.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第18-19页
  3.密西根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第19-20页
 (四)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管理和评价第20-22页
  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管理第20-21页
  2.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人员的管理第21页
  3.密西根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评价第21-22页
 (五)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薪酬体系第22-23页
  1.斯坦福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第22页
  2.麻省理工学院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第22-23页
  3.密西根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体系第23页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特例——博士后制度第23-27页
 (一)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史第24-26页
  1.产生与扩散时期第24-25页
  2.发展与调整时期第25页
  3.反思与成型时期第25-26页
 (二)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特点第26-27页
  1.原发性第26页
  2.明确性第26页
  3.自主性第26页
  4.临时性第26页
  5.灵活性第26-27页
  6.多样性第27页
三、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分析第27-34页
 (一)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专职科研队伍的意义第27-28页
  1.建立专职科研队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第27页
  2.建立专职科研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第27-28页
  3.建立专职科研队伍是大学内部深化人事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第28页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聘任、管理、评价第28-29页
  1.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聘任第28-29页
  2.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管理第29页
  3.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评价第29页
 (三)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历史第29-32页
  1.初创时期(1983 年-1987 年)第29-30页
  2.快速发展时期(1988 年-1997 年)第30-31页
  3. 稳步发展时期(1998 年至今)第31-32页
 (四)中国博士后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第32-34页
  1.管理问题第32-33页
  2.基金资助问题第33-34页
四、中美博士后制度的比较与建议第34-36页
 (一)中美博士后制度的异同第34-35页
  1.相似之处第34-35页
  2.相异之处第35页
 (二)对中国博士后制度建设的建议第35-36页
  1.下放管理权限第35-36页
  2.创新培养制度第36页
  3.提高经费数量第36页
五、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启示第36-40页
 (一)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第37页
 (二)建立科学的聘任制度,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供质量保证第37-38页
 (三)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为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提供发展保证第38-39页
 (四)建立充足的薪酬体系,为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提供资金保证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沙盘游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