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上篇 《现代》杂志植根的文化生态环境 | 第6-14页 |
一. 上海的政治经济环境 | 第6-8页 |
二. 上海的文化氛围 | 第8-14页 |
1 文化中心的位移 | 第8-9页 |
2 出版文化的繁荣 | 第9-11页 |
3 欧风美雨的浸润 | 第11-12页 |
4 商业文化的发达 | 第12-14页 |
中篇 《现代》杂志编辑群体研究 | 第14-38页 |
一. 编辑群的整体文化风格 | 第15-17页 |
二. 主编施蛰存的文化个性和气质心态 | 第17-22页 |
1 个性气质 | 第17页 |
2 短暂的政治生涯和政治倾向 | 第17-19页 |
3 对域外文学的兴趣 | 第19-21页 |
4 编辑经历和广泛交游 | 第21-22页 |
三. 《现代》杂志的编辑理念 | 第22-35页 |
1 保持中立的路线 | 第22-24页 |
2 有计划有规模有系统地引进外国文学 | 第24-29页 |
3 百花齐放,一枝独秀 | 第29-32页 |
4 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 第32-35页 |
四. “准公共空间”的开创 | 第35-38页 |
下篇 《现代》杂志培育的现代派文学 | 第38-49页 |
一. 《现代》对话之一:意象派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对话 | 第39-42页 |
二. 《现代》对话之二:象征诗派理论与创作的对话 | 第42-47页 |
三. 《现代》对话之三:现代派诗歌与新感觉派小说的文体对话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