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历史回顾,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与公诉人地位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 第9-13页 |
(一) 私诉垄断时期 | 第9-11页 |
(二) 公诉垄断时期 | 第11-12页 |
(三) 现代起诉制度时期 | 第12-13页 |
二、被害人与公诉人诉讼地位之间产生此消彼长互动关系的原因 | 第13-19页 |
(一) 互动关系产生是因为被害人与公诉人存在矛盾,这种互动关系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 第13-14页 |
(二) 互动的矛盾关系产生是基于被害人有独立的人的尊严及要求 | 第14-18页 |
(三) 互动的矛盾关系此消彼长现象是因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利益保护的不同 | 第18-19页 |
三、被害人与公诉人的互动关系要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 | 第19-29页 |
(一) 基于互动关系这对矛盾双方的独立性,被害人作为矛盾的一方,要求参与刑事诉讼 | 第19-21页 |
(二) 基于互动关系这对矛盾双方的差异性,确立了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三) 用衡平原则正确定位被害人与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 | 第24-29页 |
四、国外对保护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规定 | 第29-33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 | 第30-31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 | 第31-33页 |
(三) 日本 | 第33页 |
五、我国对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以及不足 | 第33-40页 |
(一) 我国被害人与公诉人互动关系变迁的历史 | 第33-36页 |
(二) 我国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权利保护不足 | 第36-40页 |
六、我国对保护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权利的进一步完善 | 第40-47页 |
(一) 在控告权、诉权方面,建立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 第40-42页 |
(二) 在审查起诉阶段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完善起诉阶段被害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陈述意见权 | 第42-43页 |
(三) 在审判阶段赋予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充分听取被害人的代理人的意见 | 第43-44页 |
(四) 在上诉权利方面,笔者主张赋予被害人附条件的上诉权 | 第44-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声明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