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接入网论文--光纤电缆混合接入网(HFC)论文

双向HFC网络中令牌总线接入方法研究

术语英汉对照表第1-8页
1 绪论第8-10页
 1.1 课题背景介绍第8-9页
 1.2 本论文的结构第9页
 1.3 新令牌总线协议技术的关键和难点第9-10页
2 双向HFC网络研究第10-17页
 2.1 双向HFC网络概述第10-11页
  2.1.1 HFC网络的结构第10-11页
  2.1.2 现存的HFC网络的缺点第11页
 2.2 双向HFC网络的总体结构研究第11-17页
  2.2.1 现有的双向HFC网络的改造方法第11-12页
  2.2.2 双向HFC网络的MAC层设计特点第12-13页
  2.2.3 双向HFC网络的设计研究第13-14页
  2.2.4 双向HFC网络的频带分配第14-15页
  2.2.5 双向HFC网络的性能参数第15-17页
3 双向HFC网络的MAC层协议第17-26页
 3.1 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第17-18页
 3.2 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第18-23页
  3.2.1 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关理论第18-19页
  3.2.2 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第19-20页
  3.2.3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访问法(CSMA/CD)第20-22页
  3.2.4 令牌环的访问控制方式(TOKEN-RING)第22-23页
  3.2.5 令牌总线的访问控制方式(TOKEN-BUS)第23页
 3.3 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的比较第23-26页
  3.3.1 三种MAC层协议的比较第23-24页
  3.3.2 选择令牌总线协议的原因第24-26页
4 标准令牌总线协议IEEE802.4第26-33页
 4.1 标准令牌总线协议的帧结构第26-28页
 4.2 标准令牌总线协议的MAC子层第28-29页
 4.3 标准令牌总线协议的工作原理第29-32页
  4.3.1 令牌传递算法第29页
  4.3.2 网络初始化算法第29-30页
  4.3.3 站点入网算法第30页
  4.3.4 站点退网算法第30-31页
  4.3.5 令牌丢失的故障处理第31页
  4.3.6 赋予数据优先级第31-32页
 4.4 标准令牌总线协议存在的缺点第32-33页
5 双向HFC网络的新令牌总线协议第33-41页
 5.1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概述第33页
 5.2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帧结构第33-35页
 5.3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工作原理第35-40页
  5.3.1 接入控制技术第35-36页
  5.3.2 光端机集中控制设计第36-38页
  5.3.3 CM站点申请令牌设计第38-40页
 5.4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CM开机工作流程第40页
 5.5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CM关机工作流程第40-41页
6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具体业务实现方法第41-46页
 6.1 ATM在双向HFC网络上的应用第41页
 6.2 具体业务实现方式第41-46页
  6.2.1 上下行数据传输工作体制第41-44页
  6.2.2 双向HFC网络支持的业务分类第44页
  6.2.3 各种业务数据传输的实现第44-46页
7 新令牌总线协议的性能仿真与分析第46-49页
 7.1 仿真实验的数据结果第46-48页
 7.2 仿真结果的数据分析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声明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项目类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通信的电梯控制系统嵌入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