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3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7-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2.1 边界层理论概述 | 第13-16页 |
2.1.1 边界层概念的提出 | 第13-14页 |
2.1.2 边界层理论的创立 | 第14-15页 |
2.1.3 边界层理论的发展 | 第15-16页 |
2.2 边界层的分离及形成分离的原因 | 第16-21页 |
2.3 边界层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21-26页 |
2.3.1 使壁面运动的方法 | 第22页 |
2.3.2 使边界层加速的方法(吹除) | 第22-24页 |
2.3.3 冷却壁面的方法 | 第24页 |
2.3.4 注射不同气体的方法 | 第24页 |
2.3.5 通过采用适当的外形(层流冀型)防止向湍流转淚的方法 | 第24-25页 |
2.3.6 抽吸方法 | 第25-26页 |
2.4 回流区研究 | 第26-33页 |
2.4.1 回流区水流结构研究 | 第26-31页 |
2.4.1.1 单侧突扩水流 | 第26-27页 |
2.4.1.2 丁坝绕流 | 第27-29页 |
2.4.1.3 丁坝后回流区的长度 | 第29-31页 |
2.4.2 回流区泥沙淤积研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吸、喷水法控制回流尺度的试验 | 第33-75页 |
3.1 丁坝模型长度为25CM的试验(占水槽宽度1/2) | 第36-48页 |
3.2 丁坝模型长度为16.7CM的试验(占水槽宽度1/3) | 第48-54页 |
3.3 丁坝模型长度为12.5CM的试验(占水槽宽度1/4) | 第54-59页 |
3.4 吸、喷水法控制回流尺度的试验成果分析 | 第59-75页 |
3.4.1 无吸、喷水时丁坝后的回流长度 | 第59-61页 |
3.4.2 加吸、喷水流后丁坝后回流长度变化的分析 | 第61-64页 |
3.4.3 吸、喷流量与纵向流速梯度的关系 | 第64-75页 |
第四章 吸、喷水减少丁坝尾流淤积的试验 | 第75-91页 |
4.1 浑水试验的设计 | 第75-81页 |
4.1.1 水流条件的概化 | 第75-80页 |
4.1.2 选沙计算 | 第80-81页 |
4.2 浑水试验方法 | 第81-82页 |
4.2.1 试验条件和组次 | 第81页 |
4.2.2 试验操作过程 | 第81-82页 |
4.3 丁坝后淤积形态 | 第82-89页 |
4.4 丁坝后淤积量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加导流板控制回流尺度的试验 | 第91-104页 |
5.1 导流板形式及安装位置 | 第91-95页 |
5.2 加导流板试验结果 | 第95-10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讨论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致谢、声明 | 第109-1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