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 引言 | 第8页 |
二、 生平及哲学思想 | 第8-12页 |
(一) 生平:政治家与哲学家的两难选择 | 第8-11页 |
(二) 哲学思想:处于表象阶段的辩证法 | 第11-12页 |
三、 教育管理思想 | 第12-35页 |
(一) 社会本位的教育管理观念 | 第12-25页 |
1 、 社会为本的教育管理本质观 | 第14-16页 |
2 、 法制为主的教育管理实践观 | 第16-21页 |
3 、 国家利益为重的教育管理质量观 | 第21-25页 |
(二) 基于原始共产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 | 第25-33页 |
1 、 入学制度 | 第26-28页 |
2 、 考选制度 | 第28-32页 |
3 、 分类培养制度 | 第32-33页 |
(三) 国家绝对主导的教育管理机制 | 第33-35页 |
1 、 城邦的性质决定教育管理的性质--产生机制 | 第33页 |
2 、 管理的主体是哲学家--主导机制 | 第33-34页 |
3 、 管理的主客体各司其职是最好的管理状态--运行机制 | 第34页 |
4 、 国家的绝对统治与个人欲望的控制--监控机制 | 第34-35页 |
四、 理论启示与现实意义 | 第35-51页 |
(一) 理论启示 | 第35-47页 |
1 、 具体的教育管理研究离不开形而上的哲学思维 | 第36-39页 |
2 、 概念的自我发展是理论研究的基本动力 | 第39-41页 |
3 、 教育管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 第41-47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47-51页 |
1 、 处理好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管好教育的前提 | 第47-48页 |
2 、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 第48-49页 |
3 、 理性与和谐是衡量教育管理组织正常运行的标志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