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3 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1-3 论文框架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新技术创新风险分析 | 第17-24页 |
§2-1 高新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分析 | 第17-18页 |
§2-2 高新技术创新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第18-23页 |
2-2-1 高新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18-19页 |
2-2-2 高新技术创新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19-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风险投资系统分析 | 第24-35页 |
§3-1 风险投资发展历程 | 第24-28页 |
3-1-1 风险投资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页 |
3-1-2 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3-1-3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背景 | 第26-28页 |
§3-2 风险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 第28-31页 |
3-2-1 风险投资概念 | 第28页 |
3-2-2 风险投资特点 | 第28-30页 |
3-2-3 风险投资功能 | 第30-31页 |
§3-3 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1-34页 |
3-3-1 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定量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研究 | 第35-46页 |
§4-1 概述 | 第35-37页 |
4-1-1 风险投资运作模式与过程 | 第35-36页 |
4-1-2 风险资本资金来源 | 第36页 |
4-1-3 风险资本运作形态 | 第36-37页 |
§4-2 决策机制 | 第37-42页 |
4-2-1 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风险投资决策 | 第37-39页 |
4-2-2 运用期权理论进行风险投资决策 | 第39-42页 |
§4-3 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2-44页 |
4-3-1 有限合伙制 | 第42-43页 |
4-3-2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 第43-44页 |
§4-4 退出机制 | 第44-45页 |
4-4-1 概念及作用 | 第44页 |
4-4-2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 第44-45页 |
4-4-3 问题及对策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政府、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 第46-54页 |
§5-1 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 第46-50页 |
5-1-1 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 | 第46-47页 |
5-1-2 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 第47-50页 |
5-1-3 我国政府在风险投资支持体系中的模式选择 | 第50页 |
§5-2 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 第50-53页 |
5-2-1 中介机构的概念、作用及特点 | 第50-51页 |
5-2-2 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对策及建议 | 第51-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风险投资业国际化研究 | 第54-57页 |
§6-1 风险投资业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 第54-55页 |
§6-2 风险投资业国际化特征及措施 | 第55-56页 |
6-2-1 特征 | 第55页 |
6-2-2 措施 | 第55-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7-1 结论 | 第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