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三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2、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3、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4、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第1章 当前汉字使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 ·建国以来的汉字简化工作 | 第13-15页 |
| ·当前汉字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 第2章 "恢复繁体字"问题 | 第17-29页 |
| ·关于全部恢复繁体字的观点 | 第17-19页 |
| ·关于部分恢复繁体字的观点 | 第19-20页 |
| ·非对称繁简字 | 第20-29页 |
| ·非对称繁简字概说 | 第20-21页 |
| ·调整部分非对称繁简字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有必要调整的几组非对称繁简字 | 第22-29页 |
| 第3章 "识繁写简"问题 | 第29-36页 |
| ·"识繁写简"口号的提出 | 第29-30页 |
| ·小学增设繁体字提案问题 | 第30-31页 |
| ·繁简字对传统文化的记录 | 第31-33页 |
| ·传统文化的定义 | 第32页 |
| ·汉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第32-33页 |
| ·繁体字和简化字比较 | 第33-36页 |
| 第4章 汉字申遗问题 | 第36-48页 |
| ·汉字申遗的背景 | 第37-38页 |
| ·台湾提出汉字申遗的过程 | 第38-39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 | 第39-40页 |
| ·汉字申遗的原因 | 第40-46页 |
| ·汉字的现状 | 第40-45页 |
| (一) 汉字的珍贵价值和重要作用 | 第40-43页 |
| (二) 汉字的"濒危性" | 第43-44页 |
| (三) 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在建设 | 第44-45页 |
| ·汉字本体之外的因素 | 第45-46页 |
| ·汉字申遗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