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典型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引言 | 第13页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来源和种类 | 第13-14页 |
·当前EDCs 的世界研究进展和状况 | 第14-16页 |
·双酚A 的物化性质及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来源 | 第16-20页 |
·双酚A 的物化性质 | 第16-17页 |
·环境中BPA 的来源 | 第17页 |
·BPA 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 第17-20页 |
·双酚A 在生物中的富集及其环境毒性 | 第20-22页 |
·双酚A 的生物富集 | 第20页 |
·双酚A 的生态毒性 | 第20-21页 |
·BPA 对生物体的内分泌干扰机制 | 第21-22页 |
·双酚A 的环境行为与归趋 | 第22-26页 |
·物理化学法——吸附 | 第22-23页 |
·生物降解 | 第23页 |
·氯化作用 | 第23-25页 |
·光降解 | 第25页 |
·其它 | 第25-26页 |
·饮用水处理工艺对EDCs 的去除 | 第26-27页 |
·常规处理工艺 | 第26-27页 |
·深度处理工艺 | 第27页 |
·水环境中BPA 的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BPA 的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本文的立题思想 | 第30-32页 |
第2章 双酚A 在饮用水混凝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 第32-49页 |
·前言 | 第32-37页 |
·混凝机理 | 第32-35页 |
·混凝剂 | 第35-36页 |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36-37页 |
·装置和仪器 | 第37-39页 |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主要实验药品及测定方法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BPA 的分析测定 | 第39-40页 |
·PDA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混凝剂投加量对BPA 混凝的影响 | 第41-43页 |
·pH 对BPA 混凝的影响 | 第43-45页 |
·原水中TOC 对BPA 混凝的影响 | 第45-46页 |
·原水浊度对BPA 混凝的影响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活性炭对BPA 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 第49-66页 |
·前言 | 第49页 |
·活性炭吸附 | 第49-57页 |
·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 第49-51页 |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 第51-52页 |
·活性炭的选择 | 第52-55页 |
·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55-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臭氧氧化降解饮用水中BPA 效果研究 | 第66-74页 |
·前言 | 第66页 |
·臭氧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 第66-68页 |
·臭氧化混合气进气量 | 第66页 |
·臭氧化过程的搅拌速度 | 第66-67页 |
·溶液pH | 第67页 |
·气态O_3 的投加方式 | 第67页 |
·溶液温度 | 第67页 |
·催化剂 | 第67-68页 |
·有机物浓度 | 第6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不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BPA 去除效果 | 第69页 |
·不同初始浓度BPA 的降解 | 第69-70页 |
·臭氧氧化过程中UV_(254) 的变化 | 第70-72页 |
·臭氧投加时间对BPA 降解的影响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