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前言第14-20页
 芹菜素药理作用第14-16页
 芹菜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第16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SLN制备方法第17-18页
 SLN的给药途径第18-19页
 立题依据第19-20页
第1章 芹菜素固体指质纳米粒处方前研究第20-27页
 1 试药与仪器第20页
   ·试药第20页
   ·仪器第20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0-25页
   ·芹菜素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0-23页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20-21页
     ·色谱条件第21-22页
     ·标准曲线第22页
     ·精密度试验第22-23页
     ·回收率试验第23页
   ·芹菜素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第23-25页
     ·芹菜素在制备温度下溶液中稳定性第23-24页
     ·芹菜素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第24页
     ·体外释放介质的选择第24页
     ·芹菜素在释放介质中稳定性实验第24页
     ·芹菜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4-25页
 3 讨论第25-26页
 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2章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27-37页
 1 试药与仪器第27页
   ·试药第27页
   ·仪器第2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7-35页
   ·制备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乳化溶剂挥发法第28页
     ·热熔超声法第28页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28页
   ·制备工艺的考察第28-29页
     ·制备温度的选择第28页
     ·滴加速度的选择第28页
     ·搅拌时间的选择第28-29页
     ·超声时间的选择第29页
     ·冷却方式的选择第29页
   ·处方单因素考察第29-32页
     ·脂质材料的考察第29-30页
     ·脂质浓度的考察第30页
     ·乳化剂用量的考察第30-31页
     ·投药量的考察第31-32页
   ·处方优化第32-35页
   ·制备方法的最终确定第35页
   ·重现性实验第35页
 3 讨论第35-36页
 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系的性质第37-47页
 1 试药与仪器第37页
   ·试药第37页
   ·仪器第3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7-45页
   ·AP-SLN的形态学第37-39页
   ·AP-SLN粒径及分布第39-40页
   ·AP-SLN Zeta电位的测定第40页
   ·AP-SLN包封率的测定第40-43页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筛选第40-42页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第42-43页
   ·AP-SLN体外释放的研究第43-45页
     ·色谱条件第43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3页
     ·芹菜素在释放介质中的稳定性第43页
     ·测定方法和结果第43-45页
 3 讨论第45-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制剂的研究第47-56页
 1 试药与仪器第47页
   ·试药第47页
   ·仪器第4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7-55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工艺第48页
   ·冻干纳米粒处方的考察第48-49页
     ·冻干保护剂的筛选第48-49页
     ·冻干保护剂用量的选择第49页
   ·冻干制剂的质量评价第49-51页
     ·外观第49页
     ·冻干制剂的粒径及分布第49-50页
     ·冷冻制剂的Zeta电位第50页
     ·冻干制剂的包封率第50页
     ·AP-SLN冻干制剂初步稳定性研究第50-51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冻干后纳米粒状态的考察第51-53页
   ·X-射线衍射(XRD)对冻干后纳米粒考察第53-55页
 3 讨论第55页
 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第56-65页
 1 试药、仪器与动物第56页
   ·试药第56页
   ·仪器第56页
   ·动物第5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6-63页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6-60页
     ·色谱条件第56-57页
     ·血浆样品处理第57页
     ·方法专属性第57-58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8-59页
     ·提取回收率第59页
     ·精密度第59-60页
   ·动物实验与结果第60-63页
     ·对照组芹菜素混悬液的配制第60页
     ·制剂组AP-SLN的配制第60页
     ·给药方法及生物样本的采集第60-61页
     ·口服药动学实验结果第61页
     ·两种制剂口服后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61-62页
     ·口服药动学参数第62-63页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63页
 3 讨论第63-64页
 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全文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C-1盐酸盐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研究
下一篇:复方厄贝沙坦分散片生物等效性与蛋白结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