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目录第12-17页
图表目录第1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1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第20-24页
     ·人脸识别第21-22页
     ·指纹识别第22页
     ·虹膜识别第22-23页
     ·掌纹识别第23页
     ·人耳识别第23-24页
     ·基因(DNA)识别第24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4-25页
   ·自动人脸识别技术第25-27页
   ·人脸识别研究的意义第27页
   ·人脸识别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27-30页
     ·人脸识别研究简史第28-2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0页
   ·国内外常用人脸图像数据库第30-32页
   ·本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第32-37页
     ·主要创新点第32-35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第二章 人脸检测和人眼定位第41-72页
   ·引言第41页
   ·人脸检测方法第41-45页
     ·基于先验知识的人脸检测法第42-43页
     ·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检测法第43页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检测法第43-45页
     ·类Haar人脸检测法第45页
   ·Haar函数及Haar变换第45-49页
     ·Haar函数系定义第46页
     ·Haar变换第46页
     ·人脸Haar特征提取第46-48页
     ·人脸类Haar特征快速算法第48-49页
   ·基于Haar的人脸检测算法第49-57页
     ·简单分类器第50页
     ·强分类器第50-52页
     ·级联强分类器第52-53页
     ·分类器训练第53-55页
     ·基于Haar特征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第55-57页
   ·人脸检测效果图第57页
   ·人眼检测与瞳孔定位第57-66页
     ·传统的人眼检测方法第57-59页
     ·基于人脸约束的实时人眼检测第59-64页
     ·人眼检测与瞳孔定位效果图第64-66页
   ·图像几何归一化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三章 基于线性判别子空间的人脸识别第72-86页
   ·引言第72页
   ·主分量分析法第72-78页
     ·主分量分析法(PCA)第72-75页
     ·核主分量分析(KPCA)第75-78页
   ·线性判别分析法第78-84页
     ·Fisher鉴别准则第79-80页
     ·线性判别分析中的小样本问题第80-82页
     ·自适应线性判别分析第82-84页
   ·实验结果第84页
   ·本章小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四章 Gabor滤波器与人脸Gabor特征提取第86-99页
   ·引言第86页
   ·二维Gabor变换第86-88页
   ·Gabor核函数的参数选择第88-91页
     ·参数的选择第88-89页
     ·参数的意义第89-91页
   ·二维Gabor滤波器的图像响应特性第91-93页
     ·边缘响应特性第91-92页
     ·位置响应特性第92-93页
   ·Gabor特征提取第93-97页
     ·人脸Gabor特征提取第93-94页
     ·人脸有效区域Gabor特征抽取算法第94-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99页
第五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第99-126页
   ·引言第99页
   ·统计学习理论第99-101页
     ·期望风险最小化准则第99-100页
     ·经验风险最小化准则第100页
     ·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第100-101页
   ·支持向量机基本理论第101-107页
     ·最优分类超平面第101-102页
     ·线性分类情况第102-105页
     ·非线性支持向量第105-106页
     ·核函数第106-107页
   ·多类分类支持向量机第107-111页
     ·一对多分类第108-109页
     ·一对一分类第109-110页
     ·有向无环图分类策略第110-111页
   ·支持向量机训练算法第111-114页
     ·块算法第111-112页
     ·分解算法第112页
     ·序贯最小优化算法第112-114页
   ·识别性能比对第114-123页
     ·测试人脸库第114-115页
     ·距离度量方法第115-116页
     ·人脸识别方案设计第116-119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19-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第六章 嵌入式自动人脸识别系统设计第126-169页
   ·引言第126-127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第127-129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第127-128页
     ·Microsoft CE第128-129页
   ·硬件平台介绍第129-132页
     ·PXA270微处理器:第129-130页
     ·ARM开发平台第130-132页
   ·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设计第132-135页
     ·核心算法的选择第132-133页
     ·系统工作环境第133-134页
     ·成像设备的选择第134页
     ·训练集的构建第134-135页
   ·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第135-146页
     ·基于视频的嵌入式自动人脸识别第135-142页
     ·嵌入式静态人像照片比对第142-145页
     ·嵌入式远距离的人脸识别方案第145-146页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第146-148页
     ·宿主机软件开发平台选择第146-147页
     ·目标机软件开发平台选择第147-148页
   ·部分实现代码第148-167页
     ·自适应判别分析(R-LDA)实现类第148-162页
     ·人脸和人眼遮照模板第162-164页
     ·瞳孔定位第164-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6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9-17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第169-171页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71-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数字图像去模糊的理论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