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方法论文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6页
1. 绪论第16-25页
   ·研究背景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22页
     ·位置对协作的影响第17-18页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的构建第18-22页
   ·研究问题第22-23页
   ·本文研究目的第23-24页
   ·本文组织结构第24-25页
2. 基于位置的协作及其模型第25-33页
   ·引言第25页
   ·协作第25-27页
     ·协作的定义第25页
     ·协作的分类第25-27页
   ·基于位置的协作-LBC(Location Based Collaboration)第27页
     ·LBC的定义第27页
     ·LBC的特征第27页
   ·基于位置的协作模型第27-32页
     ·Loco模型简介第28-29页
     ·Loco形式化模型第29-30页
     ·Loco动态演变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LCWE第33-42页
   ·引言第33页
   ·感知(Awareness)第33-34页
   ·位置感知(Location Awareness)第34-35页
     ·位置感知的定义第34-35页
     ·位置感知的分类第35页
   ·协作环境第35-36页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LCWE第36-41页
     ·LCWE的定义第36页
     ·LCWE的特征第36页
     ·LCWE的服务第36-38页
     ·LCWE的关键技术第38-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时空事件的表达与检测第42-58页
   ·引言第42页
   ·研究现状第42-43页
   ·原子时空事件第43-45页
     ·事件定义第43页
     ·时空事件定义第43-44页
     ·原子时空事件定义第44页
     ·原子时空事件谓词第44-45页
     ·原子时空事件模式第45页
   ·复合时空事件第45-47页
     ·复合时空事件定义第46页
     ·链接谓词第46-47页
     ·复合时空事件模式第47页
   ·时空事件的检测第47-56页
     ·原子时空事件检测第48-52页
     ·复合时空事件检测第52-54页
     ·两步事件检测机制第54-56页
   ·算法验证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基于空间公平的发言权控制策略第58-68页
   ·引言第58页
   ·研究现状第58-59页
   ·基于空间公平的排序算法第59-64页
     ·发言权四叉树第59-61页
     ·发言指数第61-63页
     ·排序算法第63-64页
   ·基于空间公平的混合策略第64-66页
     ·策略描述第64-65页
     ·策略评价第65-66页
   ·仿真验证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基于身份和时空约束的访问控制模型第68-77页
   ·引言第68页
   ·研究现状第68-69页
   ·模型简介第69-74页
     ·模型元素第70-71页
     ·兼容性原则第71-72页
     ·角色有效性检测第72-74页
     ·操作合法性检测第74页
   ·模型的实现第74-76页
     ·逻辑结构第74-75页
     ·工作流程第75-76页
   ·模型对比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7.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实验框架第77-92页
   ·引言第77页
   ·ITU-T.120协议第77-82页
   ·基于T.120的协作环境实验框架:TCEF第82-91页
     ·核心协议层第83-85页
     ·应用协议层第85-88页
     ·应用服务层第88-90页
     ·应用表示层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8. 支持位置感知的协作环境实现探索:SynMapper第92-113页
   ·引言第92页
   ·支撑技术分析第92-102页
     ·支撑技术Ⅰ-无线定位技术第92-99页
     ·支撑技术Ⅱ-移动GIS技术第99-102页
   ·SynMapper的结构第102-106页
     ·逻辑结构第102-104页
     ·物理结构第104-106页
   ·SynMapper的实现第106-112页
     ·T.120 MCU第106-108页
     ·位置感知服务器第108-110页
     ·场景服务器第110-111页
     ·组织服务器第111-112页
     ·客户端第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9.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本文总结第113页
   ·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进一步工作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2页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2-123页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23页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软件著作权第123-124页
附录D: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项目第124页
附录E: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获奖第124-125页
10. 后记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干预设计--环境适应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