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2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1-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五)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7-21页 |
二、“生命自觉意识”思想的历史考察 | 第21-31页 |
(一) 古希腊罗马“关心自己”的思想 | 第21-25页 |
(二) 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 | 第25-31页 |
三、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时代意蕴 | 第31-39页 |
(一) 自我意识 | 第32-33页 |
(二) 关爱生命意识 | 第33-34页 |
(三) 激扬生命意识 | 第34-35页 |
(四) 生命自律意识 | 第35-37页 |
(五) 超越生命意识 | 第37-39页 |
四、当代学校生活中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状况考察 | 第39-52页 |
(一) 自我意识窄化为以“自我为中心” | 第39-42页 |
(二) 关爱生命意识薄弱 | 第42-44页 |
(三) 激扬生命意识常以非理性化形式表现 | 第44-46页 |
(四) 生命自律意识难以化成自律行为 | 第46-48页 |
(五) 超越生命意识处于萌芽状态 | 第48-52页 |
五、当代学校生活中影响学生生命自觉意识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52-60页 |
(一) 重分数轻育人的生活目标 | 第52-53页 |
(二) 重他律轻自律的生活方式 | 第53-56页 |
(三) 双重评价标准的生活管理 | 第56-60页 |
六、促进学生生命自觉意识形成的学校生活变革 | 第60-65页 |
(一) 凸显主体间性的学校生活 | 第60-62页 |
(二) 开展修身的学校生活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