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初等教育理论论文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6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8-9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9-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3-16页
第一章 留守儿童:基于全纳教育的视角第16-24页
 一、全纳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第16-17页
  (一) 从关注部分儿童到关注所有儿童第17页
  (二) 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全体第17页
  (三)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第17页
 二、留守儿童生存境遇概观第17-20页
  (一) 情感的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第18页
  (二) 安全问题突出,监护职责浅层化第18-19页
  (三) 入学难,辍学率高第19页
  (四) 行为偏差,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第19-20页
 三、留守儿童的类型第20-24页
  (一) 生理性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第20-21页
  (二) 心理性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第21页
  (三) 社会性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第21-22页
  (四) 成就性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第22-24页
第二章 走近现场——留守儿童的弱势境况第24-37页
 一、留守儿童的学校场域第24-25页
 二、生理性弱势留守儿童之境况第25-28页
  (一) 女童家庭基本情况第26页
  (二) 女童的学习、教育情况第26-28页
 三、心理性弱势留守儿童之境况第28-31页
  (一) 性格自卑、孤僻的S4第28-29页
  (二) 性格内向的S5第29-31页
 四、社会性弱势留守儿童之境况第31-34页
  (一) “野猫子”:S6第31-32页
  (二) “艾滋家庭”儿童:S7第32-34页
 五、成就性弱势留守儿童之境况第34-37页
第三章 留守儿童弱势处境的成因分析第37-44页
 一、社会因素第37-39页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第38页
  (二) 农民家庭经济的负担过重第38页
  (三) “重男轻女”观念第38-39页
  (四) “读书无用论”第39页
 二、家庭因素第39-41页
  (一) 教育素质水平较低第39-40页
  (二) 社会主体地位认识不足第40页
  (三) 隔代教养的弊端第40-41页
 三、学校因素第41-44页
  (一) “麦当劳化”和教育的“无效性”第41-43页
  (二) 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疏离第43-44页
结语:以“全纳教育”为指导,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第44-47页
注释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学校生活的小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