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2 媒介意义 | 第12-17页 |
·媒介即是讯息 | 第12-15页 |
·文学符号媒介与传播媒介 | 第15-17页 |
3 文学存在方式中的媒介因素 | 第17-37页 |
·体语传播阶段——姿体喉咙吆喝传播 | 第18-19页 |
·口语传播阶段——口耳背诵传播 | 第19-20页 |
·文字——手抄传播阶段 | 第20-23页 |
·龟甲兽骨、青铜器等媒介 | 第20-22页 |
·造纸术 | 第22-23页 |
·印刷传播阶段——古登堡印刷技术 | 第23-25页 |
·电子传播阶段 | 第25-32页 |
·广播的无线电技术 | 第25-27页 |
·电影制作技术 | 第27-29页 |
·电视技术 | 第29-31页 |
·手机通信技术 | 第31-32页 |
·网络传播阶段 | 第32-37页 |
·计算机比特技术 | 第32-34页 |
·超链接技术 | 第34-35页 |
·Internet ,Web 2.0 技术 | 第35-37页 |
4 知识范式的改变与文学研究前景 | 第37-41页 |
·“语言转向”到“图像转向” | 第38-39页 |
·多元媒介的文学研究 | 第39-41页 |
5 结论:多元媒介文学研究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