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各类型展览馆、博物馆论文--其他论文

我国早期生态博物馆的得失与续建研究--以贵州六枝梭戛和花溪镇山生态博物馆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论文说明:图表索引第8-12页
1 绪论第12-14页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2页
     ·选题动机第12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方法与架构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论文组织架构及主要内容第13页
   ·研究范围第13-14页
2 生态博物馆及相关研究第14-22页
   ·生态博物馆的产生第14-17页
     ·生态博物馆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页
     ·生态博物馆概念的形成第14-15页
     ·生态博物馆理论及其发展第15-17页
   ·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第17-21页
     ·国外第18-19页
     ·国内第19-21页
   ·小结第21-22页
3 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实践第22-25页
   ·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引入第22-23页
     ·时间主要理念人物第22-23页
   ·我国首批生态博物馆的产生第23页
     ·时间人物主要地点第23页
   ·六枝原则的产生与运用第23-24页
     ·产生背景第23-24页
     ·六枝原则第24页
   ·小结第24-25页
4 梭戛生态博物馆调查研究第25-35页
   ·梭戛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背景第25-27页
     ·地理因素第25页
     ·民族因素第25-26页
     ·时代因素第26-27页
     ·人为因素第27页
   ·梭戛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和现状第27-29页
     ·建馆时间第27-28页
     ·操作方式第28页
     ·构成形式第28-29页
   ·梭戛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成功经验第29-32页
     ·居住条件的改善第29-30页
     ·民族生活的改善第30-31页
     ·社会结构的改善第31-32页
   ·梭戛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教训第32-34页
     ·居所传统形式的改变第32页
     ·居民传统心态的改变第32-33页
     ·民族传统习俗的改变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5 镇山生态博物馆调查研究第35-41页
   ·镇山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的背景第35-36页
     ·地理因素第35页
     ·民族因素第35-36页
     ·时代因素第36页
     ·人为因素第36页
   ·镇山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过程和现状第36-37页
     ·建馆时间第36页
     ·操作方式第36-37页
     ·构成形式第37页
   ·镇山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成功经验第37-38页
     ·社会发展第37-38页
     ·民族生活改善第38页
   ·镇山生态博物馆建设的教训第38-40页
     ·居所形式的改变第38页
     ·居民心态的改变第38-39页
     ·民族习俗的改变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6 得失原因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第41-53页
   ·成功因素分析第41-43页
     ·政府因素第41页
     ·民族因素第41-42页
     ·时代因素第42页
     ·外来因素第42-43页
     ·诸因素合力推动发展第43页
   ·失败因素剖析第43-46页
     ·政府因素第43-44页
     ·民族因素第44页
     ·外来因素第44-46页
     ·诸因素合力破坏了生态第46页
   ·对首批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46-50页
     ·确立在保护中发展的宗旨第46-47页
     ·重新解读六枝原则第47-48页
     ·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第48页
     ·转变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第48-49页
     ·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第49-50页
     ·借鉴新建生态博物馆的成功经验第50页
   ·对生态博物馆建设的要点阐述第50-52页
     ·从保护着眼建馆兼顾发展第50-51页
     ·科学构建博物馆的运作机制第51页
     ·充分尊重被保护文化第51-52页
     ·注重自然及民俗的生态传承第52页
   ·小结第52-53页
7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科研情况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在文学存在方式中的地位
下一篇:重庆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