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白话公案小说的范畴与创作概况 | 第13-18页 |
·公案小说的范畴 | 第13-14页 |
·公案小说和小说中的公案 | 第13页 |
·白话公案小说与文言公案小说的关系 | 第13-14页 |
·白话公案小说的历史发展和创作情况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判官形象的发展演变(上):由宋元到明万历年间 | 第18-27页 |
·发展轨迹 | 第18-23页 |
·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 | 第18-20页 |
·在小说中的位置由边缘逐渐向中心靠近 | 第20-21页 |
·由人逐渐上升为神 | 第21-23页 |
·发展演变的原因 | 第23-27页 |
·杂剧对小说的影响 | 第23-24页 |
·老百姓的清官崇拜意识 | 第24-25页 |
·宋元和明代作者、读者的文化水平差异与审美差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判官形象的发展演变(下):由明末到晚清 | 第27-37页 |
·发展轨迹 | 第27-32页 |
·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 | 第27-29页 |
·在小说中的位置由中心逐渐向边缘外移 | 第29-30页 |
·判官由神逐渐下降为人 | 第30-32页 |
·发生变化的原因 | 第32-37页 |
·侦探小说的译介给公案小说带来的生存困境 | 第32-33页 |
·侠客的加入促使判官形象边缘化 | 第33-35页 |
·创作主体的思想、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判官形象的变化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判官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 | 第37-47页 |
·用虚构、挪移的方法塑造判官 | 第37-39页 |
·用夸张甚至神化的方法彰显清官 | 第39-41页 |
·通过“清”与“昏”,“忠”与“奸”的对比来塑造判官 | 第41-42页 |
·用类型化的方法塑造判官 | 第42-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