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新农村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探究--F县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一、导言第8-16页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8-10页
  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2.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2页
  1. 新农村第10-11页
  2. 教育布局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2页
 (四) 研究的基础及理论依据第12-16页
  1. 研究的基础第12-13页
  2.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3-16页
二、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情况、依据和社会影响第16-27页
 (一) 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情况第16-17页
 (二) 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依据第17-23页
  1. 适龄学生数量的变化是布局调整的基本依据第17-19页
  2.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是布局调整的生态环境依据第19-21页
  3. 乡镇布局调整和企业学校隶属关系的变化是布局调整的社会环境依据第21页
  4. 农村中小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第21-23页
 (三) 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产生的影响第23-27页
  1. 积极影响第23-25页
  2. 消极影响第25-27页
三、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第27-31页
 (一) 府际关系问题第27页
 (二) 资源调整问题第27-31页
  1. 农村教师问题第27-28页
  2. 经费问题第28-29页
  3. 固定资产问题第29-31页
四、F 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策与建议第31-37页
 (一) 布局调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第31页
 (二) 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实现教育的跨行政区域发展第31-32页
 (三) 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第32-33页
  1. 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32-33页
  2. 着重发展弱势学校第33页
 (四) 深化社会认识,促使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第33-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第40-41页
后记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农村初级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吉林省M中学为例
下一篇: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