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三)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9-10页 |
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0-12页 |
(三)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12页 |
(四)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 第12-14页 |
(五) 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 第14-15页 |
二、吉林省M 中学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 第15-21页 |
(一) 调研的对象 | 第15页 |
(二) 调研的过程 | 第15-16页 |
(三) M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 第16-21页 |
三、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一) 职业倦怠导致农村教师流失 | 第21页 |
(二) 学生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受害者 | 第21页 |
(三) 职业倦怠导致农村教师家庭矛盾增多 | 第21-22页 |
四、农村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 第22-26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22-23页 |
(二) 职业因素 | 第23-24页 |
(三) 学校因素 | 第24-25页 |
(四) 教师个人因素 | 第25-26页 |
五、避免和缓解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 第26-29页 |
(一)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 第26页 |
(二) 改善学校管理,增强农村教师的责任心与归属感 | 第26-27页 |
(三)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引导农村教师主动消解职业倦怠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附录 | 第3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