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组织与管理论文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选题背景第8-10页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研究现状第10-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逻辑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综述第20-31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第20-22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特点第20-21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标第21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属性第21-22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含义第22-25页
     ·一般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含义第22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含义第22-23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阶段划分第23-24页
     ·影响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因素第24-25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25-26页
     ·全寿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第25页
     ·全寿命周期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第25-26页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第26-30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第26-27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比例分析第27页
     ·不同阶段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第27-29页
     ·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的内涵和特点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第31-47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第31-33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的目标第31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的步骤第31-33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第33-37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第33-34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第34-35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解第35-37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估算第37-40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估算第37-38页
     ·一些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讨论第38-40页
     ·资金成本的时间价值第40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估算模型的建立第40-46页
     ·现值的计算第40-41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第41-44页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现金流模型第44-45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各成本单元的估算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比选第47-63页
   ·设计方案比选概述第47-48页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的内容第47页
     ·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比选的发展第47-48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8-51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9-50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方法第50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0-51页
   ·评价比选方法第51-58页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的方法第51-54页
     ·层次──灰关联分析法第54-56页
     ·层次──灰关联分析法的使用要点第56-58页
   ·层次──灰关联分析法的应用第58-62页
     ·层次──灰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路第58页
     ·对评价系统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第58-59页
     ·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W第59页
     ·评价指标关联系数矩阵E的建立第59-61页
     ·综合评判矩阵R的建立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公共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比选第63-75页
   ·某A──B段铁路站场道路设计方案比选工程概况第63页
   ·某A──B段铁路站场道路设计备选方案第63-64页
     ·上跨立交方案第63页
     ·环站公路方案第63-64页
     ·下立交方案第64页
   ·方案评价与选优第64-73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64页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第64-66页
     ·建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第66-67页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向量W第67-71页
     ·确定评价指标矩阵及关联系数矩阵第71-72页
     ·计算方案综合关联度第72-73页
   ·评价选优结果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第75页
     ·论文主要成果第75-76页
     ·论文不足之处第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信任影响因素及建立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芯片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