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侵权临时禁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图标目录 | 第10-11页 |
| 1 引言 | 第11-13页 |
| 2 专利侵权临时禁令的一般理论 | 第13-20页 |
| ·临时禁令的基本涵义 | 第13-14页 |
| ·临时禁令 | 第13页 |
| ·临时禁令、中间禁令与永久禁令 | 第13-14页 |
| ·临时禁令与诉前停止侵权行为 | 第14页 |
| ·临时禁令的性质与特征 | 第14-16页 |
| ·临时禁令的性质 | 第14-15页 |
| ·临时禁令的特征 | 第15-16页 |
| ·临时禁令的价值取向 | 第16-18页 |
| ·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 | 第16-17页 |
| ·保障被控侵权人正当利益 | 第17-18页 |
| ·临时禁令的适用趋势 | 第18-20页 |
| ·对被控侵权人正当利益的保护 | 第18-19页 |
| ·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 第19-20页 |
| 3 专利利益平衡机制的法理基础 | 第20-26页 |
| ·利益平衡原则 | 第20-22页 |
| ·利益平衡原则的内涵 | 第20-21页 |
| ·利益平衡原则的作用 | 第21-22页 |
| ·利益平衡机制的法律适用 | 第22-24页 |
| ·利益平衡机制的适用沿革 | 第22-23页 |
| ·利益平衡机制的适用方式 | 第23-24页 |
| ·利益平衡机制的法律控制 | 第24-26页 |
| ·立法原则之确立 | 第24页 |
| ·司法原则之确立 | 第24-26页 |
| 4 专利侵权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适用 | 第26-31页 |
| ·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内涵与价值目标 | 第26-27页 |
| ·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内涵 | 第26-27页 |
| ·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价值目标 | 第27页 |
| ·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定位 | 第27-29页 |
| ·追求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27-28页 |
| ·追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 第28-29页 |
| ·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立法路径 | 第29-31页 |
| ·审查标准保障 | 第29-30页 |
| ·审查程序保障 | 第30-31页 |
| 5 我国专利侵权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不足 | 第31-38页 |
| ·禁令审查标准方面的利益失衡 | 第31-33页 |
| ·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缺乏可能性 | 第31-32页 |
| ·"难以弥补的损害"条件的把握失之过宽 | 第32页 |
| ·未考虑临时禁令给被控侵权人造成的困难 | 第32页 |
| ·不应将担保作为临时禁令适用的条件之一 | 第32-33页 |
| ·诉权对抗方面的利益失衡 | 第33-34页 |
| ·被控侵权人缺乏参与诉讼的机会 | 第33-34页 |
| ·被控侵权人缺乏中立的诉讼环境 | 第34页 |
| ·被申请人缺乏平等的诉讼地位 | 第34页 |
| ·法律救济方面的利益失衡 | 第34-36页 |
| ·复议审查程序不完善 | 第35页 |
| ·禁令解除机制的不完善 | 第35页 |
| ·错误禁令的损害赔偿不充分 | 第35-36页 |
| ·我国专利侵权临时禁令利益失衡的成因与影响 | 第36-38页 |
| ·临时禁令的价值偏差及其影响 | 第36-37页 |
| ·法律规定不完善及其影响 | 第37页 |
|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及其影响 | 第37-38页 |
| 6 我国专利侵权临时禁令中利益平衡机制的优化 | 第38-47页 |
| ·禁令审查要素的考察标准设计 | 第39-41页 |
| ·"侵权可能性"标准 | 第39页 |
| ·"难以弥补的损害"标准 | 第39-40页 |
| ·"困难权衡"标准 | 第40-41页 |
| ·"公共利益"标准 | 第41页 |
| ·诉权对抗的平衡性条件设计 | 第41-44页 |
| ·引进听审程序 | 第41-42页 |
| ·放宽解释"48小时" | 第42-43页 |
| ·明确担保形式 | 第43-44页 |
| ·法律救济的保障性制度设计 | 第44-47页 |
| ·完善禁令复议程序 | 第44-45页 |
| ·禁令变更、解除机制 | 第45-46页 |
| ·完善损害赔偿制度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