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染料废水的危害与处理现状 | 第13-15页 |
1.1.1 染料废水的危害 | 第13页 |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3-15页 |
1.2 氨氮废水的危害及处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5-16页 |
1.2.2 氨氮废水的处理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陶粒的制备与应用 | 第17-26页 |
1.3.1 陶粒的制备原料与工艺 | 第17-22页 |
1.3.2 陶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26页 |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26-3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3 创新点 | 第28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9页 |
第二章 纯固废基陶粒高温成球性能与烧胀机理 | 第39-63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2.2.1 制备材料 | 第40页 |
2.2.2 制备工艺 | 第40-41页 |
2.2.3 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2.3.1 最佳原料配比的确定 | 第44-46页 |
2.3.2 添加剂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3 物理性能表征 | 第47-51页 |
2.3.4 重金属浸出毒性 | 第51-52页 |
2.3.5 焙烧机理 | 第52-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第三章 陶粒固定床处理MB废水及热再生分析 | 第63-84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9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64-65页 |
3.2.2 固定床试验 | 第65页 |
3.2.3 再生试验 | 第65-66页 |
3.2.4 分析方法 | 第66-6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3.3.1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69页 |
3.3.2 陶粒粒径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3 流量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4 柱高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 第71-75页 |
3.3.5 再生性能 | 第75-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第四章 陶粒负载nano-Cu_2O光催化降解MB废水 | 第84-106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5-88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85-86页 |
4.2.2 陶粒负载nano-Cu_2O的制备 | 第86页 |
4.2.3 光催化降解试验 | 第86-87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87-8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2页 |
4.3.1 性能表征 | 第88-93页 |
4.3.2 光催化活性 | 第93-96页 |
4.3.3 降解动力学 | 第96页 |
4.3.4 降解机理 | 第96-10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五章 改性陶粒吸附中低浓度NH_4~-N废水试验研究 | 第106-128页 |
5.1 引言 | 第106-10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0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107-108页 |
5.2.2 改性试验 | 第108页 |
5.2.3 吸附试验 | 第108页 |
5.2.4 热力学试验 | 第108-109页 |
5.2.5 分析方法 | 第109-11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3页 |
5.3.1 性能表征 | 第110-112页 |
5.3.2 吸附等温线 | 第112-119页 |
5.3.3 吸附动力学 | 第119-122页 |
5.3.4 吸附热力学 | 第122-12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第六章 陶粒负载nano-Mg(OH)_2 强化空气吹脱法处理中等浓度NH_4~+-N废水 | 第128-147页 |
6.1 引言 | 第128-129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29-132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129页 |
6.2.2 陶粒负载nano-Mg(OH)_2 的制备 | 第129-130页 |
6.2.3 强化吹脱试验 | 第130页 |
6.2.4 分析方法 | 第130-13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2-143页 |
6.3.1 性能表征 | 第132-135页 |
6.3.2 最佳处理工艺的确定 | 第135-138页 |
6.3.3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6.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6.3.5 空气流量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7.1 结论 | 第147-148页 |
7.2 展望 | 第148-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