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新型陶粒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处理模拟废水机制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染料废水的危害与处理现状第13-15页
        1.1.1 染料废水的危害第13页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3-15页
    1.2 氨氮废水的危害及处理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1 氨氮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5-16页
        1.2.2 氨氮废水的处理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陶粒的制备与应用第17-26页
        1.3.1 陶粒的制备原料与工艺第17-22页
        1.3.2 陶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2-26页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6-31页
        1.4.1 研究意义第26-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3 创新点第28页
        1.4.4 技术路线第28-31页
    参考文献第31-39页
第二章 纯固废基陶粒高温成球性能与烧胀机理第39-63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4页
        2.2.1 制备材料第40页
        2.2.2 制备工艺第40-41页
        2.2.3 性能测试第41-43页
        2.2.4 分析方法第43-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9页
        2.3.1 最佳原料配比的确定第44-46页
        2.3.2 添加剂用量的影响第46-47页
        2.3.3 物理性能表征第47-51页
        2.3.4 重金属浸出毒性第51-52页
        2.3.5 焙烧机理第52-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第三章 陶粒固定床处理MB废水及热再生分析第63-84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实验部分第64-69页
        3.2.1 试验材料第64-65页
        3.2.2 固定床试验第65页
        3.2.3 再生试验第65-66页
        3.2.4 分析方法第66-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3.3.1 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9页
        3.3.2 陶粒粒径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69-70页
        3.3.3 流量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0-71页
        3.3.4 柱高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1-75页
        3.3.5 再生性能第75-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第四章 陶粒负载nano-Cu_2O光催化降解MB废水第84-106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实验部分第85-88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85-86页
        4.2.2 陶粒负载nano-Cu_2O的制备第86页
        4.2.3 光催化降解试验第86-87页
        4.2.4 分析方法第87-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102页
        4.3.1 性能表征第88-93页
        4.3.2 光催化活性第93-96页
        4.3.3 降解动力学第96页
        4.3.4 降解机理第96-102页
    4.4 本章小结第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第五章 改性陶粒吸附中低浓度NH_4~-N废水试验研究第106-128页
    5.1 引言第106-10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07-110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107-108页
        5.2.2 改性试验第108页
        5.2.3 吸附试验第108页
        5.2.4 热力学试验第108-109页
        5.2.5 分析方法第109-11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0-123页
        5.3.1 性能表征第110-112页
        5.3.2 吸附等温线第112-119页
        5.3.3 吸附动力学第119-122页
        5.3.4 吸附热力学第122-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第六章 陶粒负载nano-Mg(OH)_2 强化空气吹脱法处理中等浓度NH_4~+-N废水第128-147页
    6.1 引言第128-129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29-132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129页
        6.2.2 陶粒负载nano-Mg(OH)_2 的制备第129-130页
        6.2.3 强化吹脱试验第130页
        6.2.4 分析方法第130-13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2-143页
        6.3.1 性能表征第132-135页
        6.3.2 最佳处理工艺的确定第135-138页
        6.3.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138-139页
        6.3.4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139-141页
        6.3.5 空气流量的影响第141-143页
    6.4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7-149页
    7.1 结论第147-148页
    7.2 展望第148-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角模式的IT行业顾客解决方案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软件企业服务创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