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成因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虚假诉讼概述 | 第7-14页 |
(一) 虚假诉讼的涵义 | 第7-10页 |
1. 虚假诉讼的概念 | 第7-8页 |
2. 虚假诉讼与诉讼欺诈、恶意诉讼之关系 | 第8-10页 |
(二) 虚假诉讼类型及其特点 | 第10-14页 |
1. 虚假诉讼的类型 | 第10-12页 |
2. 虚假诉讼的特点 | 第12-14页 |
二、我国虚假诉讼的成因 | 第14-21页 |
(一) 从当事人层面分析 | 第14-15页 |
1. 诚信观念缺失 | 第14页 |
2. 成本收益失衡 | 第14-15页 |
3. 防范意识较差 | 第15页 |
(二) 从法律制度层面分析 | 第15-18页 |
1. 法律规制缺位 | 第15-16页 |
2. 民事诉讼制度缺陷 | 第16-18页 |
(三) 从法院自身因素分析 | 第18-21页 |
1. 审判管理不足和法官素质低下 | 第18-19页 |
2. 审判信息不畅 | 第19页 |
3. 重视程度不够 | 第19-21页 |
三、虚假诉讼的危害及治理现状 | 第21-25页 |
(一) 虚假诉讼的危害 | 第21-22页 |
1. 具有现实危害性 | 第21页 |
2. 造成司法资源浪费 | 第21-22页 |
3. 导致诉讼功能异化 | 第22页 |
(二) 治理虚假诉讼现状 | 第22-25页 |
1. 民事制裁力度仍显不足 | 第23页 |
2. 现行刑法罪名不能适用 | 第23-25页 |
四、治理虚假诉讼问题的对策 | 第25-37页 |
(一) 治理虚假诉讼的路径 | 第25-29页 |
1. 建立虚假诉讼案件识别机制 | 第25-27页 |
2. 建立案件信息查询机制 | 第27页 |
3. 建立全民诚信机制 | 第27-28页 |
4. 建立公、检、法联合查处机制 | 第28页 |
5. 改革审判管理评价机制 | 第28-29页 |
(二) 虚假诉讼的防范制裁措施 | 第29-37页 |
1. 从制度上进行防范 | 第29-32页 |
2. 从立法上进行制裁 | 第32-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