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

厦门海底隧道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国内外海底隧道的发展状况第10-14页
   ·健康监测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4-16页
   ·健康状态安全评估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6-2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结构的状态评估方法概述第18-22页
     ·结构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2-2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长期健康监测仪器安装和系统组成第26-60页
   ·工程简介第26-27页
   ·监测的仪器第27-31页
     ·厦门海底隧道监测的内容和意义第27页
     ·长期监测的仪器第27-31页
   ·监测仪器的安装布置第31-50页
     ·初期支护水压力监测第33-34页
     ·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监测第34-35页
     ·二次衬砌水压力监测第35-36页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第36页
     ·位移(断面收敛)监测第36-37页
     ·地震加速度监测第37-38页
     ·水位监测第38-39页
     ·光纤光栅仪器安装第39-50页
     ·光纤光栅传感器防腐蚀工艺设计第50页
   ·监测系统的组成第50-56页
     ·振弦式和电解质式传感器组网方案(即非光纤光栅仪器自动化监测组网图)第50-54页
     ·光纤光栅传感器组网方案第54-56页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56页
     ·施工阶段数据采集设计第56页
     ·运营阶段数据采集设计第56页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第56-58页
     ·系统接口设计第57页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7-58页
   ·监测设备的防海水盐雾措施第58-60页
第3章 监测评估系统简介第60-77页
   ·层次分析法第60-64页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61-62页
     ·λ_m 与W 的近似计算第62-63页
     ·一致性指标CI第63-64页
   ·模糊层次分析法第64-67页
     ·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第65页
     ·因素权重的计算第65-67页
   ·综合评估中的相关处理技术第67-73页
     ·变权分析技术第67-70页
     ·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与底层指标的确定第70-72页
     ·灰色关联度理论与非均匀变化系数第72-73页
   ·基于模式识别的隧道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估第73-77页
     ·模糊模式识别第73-74页
     ·多层次多目标的隧道综合评估第74-77页
第4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厦门海底隧道综合状态评估和灰色预测第77-116页
   ·综合评估的基本流程第77-78页
   ·评估层次的划分第78-81页
   ·评估权重的确定第81-85页
     ·专家问卷设计第81-82页
     ·各层评估权重的确定第82-85页
   ·指标的评估标准第85-99页
     ·洞口结构的评定标准第86-87页
     ·洞门结构的评定第87-88页
     ·洞身结构的评定标准第88-92页
     ·路面系统的评定标准第92-94页
     ·防排水设施的评定标准第94-95页
     ·附属设施的评定标准第95-99页
   ·海底隧道综合评估实例第99-105页
   ·厦门海底隧道运营情况的预测第105-116页
     ·灰色系统概念和基本原理第106页
     ·隧道结构工作状态的灰色特性第106-107页
     ·GM(1,1)模型的建立第107-109页
     ·隧道结构状态的灰色预测第109-112页
     ·厦门海底隧道健康监测评估管理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第112-113页
     ·厦门海底隧道健康监测评估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13-114页
     ·厦门海底隧道健康监测评估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第114-116页
第5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第116-120页
   ·健康监测方面第116-118页
   ·状态综合评估方面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和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与处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