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视域内的我国政府雇员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二、服务型政府与政府雇员制的理论概述 | 第14-24页 |
(一) 服务型政府的概述 | 第14-16页 |
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6页 |
2.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必要性 | 第16页 |
(二) 政府雇员制的概述 | 第16-18页 |
1.政府雇员 | 第16-17页 |
2.政府雇员制 | 第17-18页 |
(三) 服务型政府中人事管理制度的分析 | 第18-22页 |
1.我国政府雇员与公务员的区别与联系 | 第18-19页 |
2.我国政府雇员制与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 第19-22页 |
(四) 实施政府雇员制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1.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能 | 第22页 |
2.有利于促进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革 | 第22-23页 |
3.有利于加强政府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沟通 | 第23-24页 |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我国政府雇员制现状 | 第24-34页 |
(一) 中西方政府雇员制产生的理论背景分析 | 第24-26页 |
1.西方国家产生政府雇员制的理论背景 | 第24-25页 |
2.我国产生政府雇员制的理论背景 | 第25-26页 |
(二) 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基本模式 | 第26-32页 |
1.吉林省模式 | 第26-28页 |
2.珠海市模式 | 第28-29页 |
3.深圳市模式 | 第29-31页 |
4.三种基本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三) 我国实施政府雇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1.与政府雇员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第32页 |
2.政府雇员制运行系统中有待改善 | 第32-33页 |
3.政府雇员制实施过程中的潜在负效应 | 第33-34页 |
四、中西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一) 国内外政府雇员制的实践回顾 | 第34-38页 |
1.美国政府雇员制的实践回顾 | 第34-36页 |
2.德国政府雇员制的实践回顾 | 第36-37页 |
3.我国香港地区的公务员制度改革 | 第37-38页 |
(二) 国内外实施政府雇员制的有益经验 | 第38-39页 |
1.科学定位政府雇员制是创新人事制度的前提 | 第38页 |
2.努力实现政府雇员制经验的本土化 | 第38-39页 |
3.提供政府雇员向公务员的转换机制 | 第39页 |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实施政府雇员制的政策建议 | 第39-46页 |
(一) 深化政府雇员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39-40页 |
1.创新政府管理理念 | 第39-40页 |
2.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理论研究工作 | 第40页 |
3.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 第40页 |
(二) 加强政府雇员制法治化与制度化建设 | 第40-42页 |
1.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0-41页 |
2.完善政府雇员制相关配套机制 | 第41-42页 |
(三) 协调政府雇员制与现行公务员制度共同发展 | 第42-43页 |
1.完善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同时确定政府雇员制的地位 | 第42-43页 |
2.明确政府雇员与公务员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 第43页 |
3.提高政府雇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43页 |
(四) 规范政府雇员的日常管理 | 第43-46页 |
1.雇员招聘方面 | 第43-44页 |
2.绩效管理方面 | 第44-45页 |
3.薪酬管理方面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