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

基于系统—合成生物学的天然产物异源生物合成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1页
     ·天然产物第15-18页
       ·聚酮类化合物第15-16页
       ·萜类化合物第16-18页
         ·青蒿素第17-18页
         ·紫杉醇第18页
     ·天然产物的主要生产方法第18-23页
       ·提取法第18-19页
         ·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第18-19页
         ·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及提取第19页
       ·化学合成法第19-20页
         ·化学全合成法第19-20页
         ·化学半合成法第20页
       ·真菌培养法第20-21页
       ·原产宿主的代谢工程改造法第21-22页
       ·异源生物合成法第22-23页
     ·天然产物异源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第23-37页
       ·天然产物异源合成宿主的选择第23-26页
         ·大肠杆菌第23-24页
         ·酵母第24-25页
         ·枯草芽孢杆菌第25-26页
         ·其他异源宿主第26页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6-29页
         ·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6-28页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28-29页
       ·聚酮类化合物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29-30页
       ·几种重要萜类化合物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30-37页
         ·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30-33页
         ·青蒿素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33-34页
         ·紫杉醇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进展第34-37页
       ·展望第37页
     ·基于系统-合成生物学的异源生物合成第37-49页
       ·合成生物学第38-39页
       ·系统生物学第39-40页
       ·代谢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析第40-43页
         ·基于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第41页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第41-42页
         ·基于网络拓扑学的分析方法第42-43页
       ·重要的代谢网络模型——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GSMM)第43-48页
         ·GSMM 的重建第43-44页
         ·GSMM 的命名第44-48页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生物合成宿主改造中的应用第48页
       ·系统-合成生物学第48-49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9-51页
第二章 大肠杆菌异源合成聚酮类前体6dEB 的系统生物学分析第51-83页
     ·工具及软件第52页
     ·方法第52-60页
       ·基础计算平台的构建第52-53页
       ·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的分析方法第53-60页
         ·MFA/FBA第53-55页
         ·DFBA第55-57页
         ·MOMA第57-58页
         ·ROOM第58-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81页
       ·计算平台的安装与测试第60-63页
       ·新模型的构建第63页
         ·大肠杆菌扩展模型的构建第63页
         ·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扩展模型的构建第63页
       ·大肠杆菌异源合成6dEB 最大理论产率的分析第63-68页
         ·以葡萄糖为底物第64-65页
         ·以丙酸为底物第65-67页
         ·以甘油为底物第67页
         ·最大比生长速率计算第67-68页
       ·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时6dEB 的最大理论产率分析第68-69页
       ·单一及混合碳源下大肠杆菌批培养的生长情况模拟第69-71页
         ·葡萄糖作单一碳源第69页
         ·丙酸作单一碳源第69-70页
         ·葡萄糖和丙酸作混合碳源第70-71页
       ·提高6dEB 产量的in silico 菌种改造第71-79页
         ·新方法的提出第71-72页
         ·分析结果第72-79页
       ·影响6dEB 异源合成产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第79-81页
         ·SGR 对MTMY6dEB 的影响第79-80页
         ·NGAM 对MTMY6dEB 的影响第80-81页
         ·SOUR 对MTMY6dEB 的影响第81页
         ·SCUR 对MTMY6dEB 的影响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三章 萜类异源合成前体供应的改善第83-103页
     ·两条途径供应萜类前体潜力的比较分析第83-95页
       ·研究方法第83-87页
         ·IPP 最大理论产率的比较分析第85页
         ·两条途径的热力学比较分析第85-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95页
         ·IPP 理论产率的比较分析第87-93页
         ·DXP 途径和MVA 途径的热力学比较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萜类前体供应的in silico 改善分析第95-101页
       ·研究方法第95页
       ·结果与讨论第95-101页
         ·FDCA 方法分析结果第95-99页
         ·LMOMA-Based 方法分析结果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四章 紫杉醇关键中间体紫杉二烯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合成第103-116页
     ·实验材料第103-105页
       ·菌株与质粒第103-104页
       ·药品与试剂第104页
       ·主要仪器第104页
       ·培养基的制备第104-105页
     ·实验方法第105-107页
       ·基因的重新设计与人工合成第105页
         ·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改善第105页
         ·全基因合成第105页
       ·基因的克隆第105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基因的表达第105-106页
       ·λ-Red 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第106页
       ·紫杉二烯的检测方法第106页
       ·培养方法第106-107页
         ·产紫杉二烯的小规模培养第106页
         ·产紫杉二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第106-107页
     ·研究思路第107-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15页
       ·基因密码子的优化及全基因合成第109页
       ·重组质粒、菌株的构建以及产物的检测第109-110页
       ·途径工程法提高紫杉二烯的产量第110-113页
       ·紫杉二烯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产第113-114页
       ·讨论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五章 紫杉醇途径首个P450 酶分子的序列分析与结构建模第116-124页
     ·工具和方法第116-117页
       ·P450 酶分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6-117页
       ·P450 酶分子的三级结构建模第117页
     ·结果与讨论第117-123页
       ·CYP725A4 分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7-120页
         ·疏水性分析第117-118页
         ·跨膜区预测第118-119页
         ·进化树构建第119-120页
       ·CYP725A4 的三级结构建模第120-121页
       ·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的三级结构建模第121-123页
       ·讨论第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总结与展望第124-128页
 总结第124-126页
 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7页
附录第147-190页
 附录1 英文缩写含义第147-151页
 附录2 菌株与质粒第151-152页
 附录3 药品及试剂第152-153页
 附录4 主要仪器第153-154页
 附录5 培养基的配制第154-156页
 附录6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156-166页
 附录7 基因和蛋白序列第166-172页
 附录8 新模型的构建第172-175页
 附录9 理论产率分析主要使用的Matlab 函数及程序第175-179页
 附录10 P450 酶分子结构建模信息第179-1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0-192页
致谢第192-193页
附件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摆式波浪发电系统建模与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酪蛋白酸钠—多糖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