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的维吾尔新潮小说论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新潮小说概观 | 第11-47页 |
第一节 新潮小说的界定 | 第12-20页 |
第二节 新潮小说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 第20-25页 |
第三节 新潮小说的发展状况 | 第25-46页 |
一、萌芽阶段(1985—1989 年) | 第26-28页 |
二、活跃、繁荣阶段(1990—2000 年) | 第28-43页 |
三、低谷阶段(2001 年以后) | 第43-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第二章 新潮小说的若干题材趋势 | 第47-84页 |
第一节 异化叙事 | 第47-61页 |
第二节 欲望叙事 | 第61-73页 |
一、巴格拉西作品中的欲望叙事及其评价 | 第62-67页 |
二、玉赛音作品中的欲望叙事及其评价 | 第67-73页 |
第三节 变态心理叙事 | 第73-82页 |
注释 | 第82-84页 |
第三章 新潮小说的叙事艺术 | 第84-119页 |
第一节 新潮小说的叙事时间 | 第84-96页 |
一、时间交错 | 第86-90页 |
二、时间跳跃 | 第90-93页 |
三、时间错乱 | 第93-96页 |
第二节 新潮小说的叙述视角 | 第96-110页 |
一、成功地运用有限叙述视角 | 第97-106页 |
二、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穿插 | 第106-110页 |
第三节 新潮小说的叙述模式 | 第110-118页 |
一、心理——情绪模式 | 第110-112页 |
二、感觉——意象模式 | 第112-115页 |
三、意蕴——象征模式 | 第115-116页 |
四、诗情———意境模式 | 第116-118页 |
注释 | 第118-119页 |
第四章 新潮小说的表现手法 | 第119-141页 |
第一节 意识流手法 | 第119-125页 |
第二节 怪诞 | 第125-132页 |
一、形象怪诞 | 第126-129页 |
二、细节——情节怪诞 | 第129-130页 |
三、言行怪诞 | 第130-132页 |
第三节 神秘和魔幻 | 第132-136页 |
第四节 象征 | 第136-140页 |
注释 | 第140-141页 |
结语 | 第141-14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5-1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8-149页 |
后记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