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3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0-30页 |
·国内外R&D联盟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国内外R&D联盟创新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9-3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2章 R&D联盟创新演化规律和管理机制体系研究 | 第33-57页 |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特征和类型 | 第33-36页 |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界定和特征 | 第33-34页 |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类型 | 第34-36页 |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动因与演化特点 | 第36-39页 |
·高新技术企业建立R&D联盟的动因 | 第36-37页 |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的演化特点 | 第37-39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征 | 第39-40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过程和演化规律 | 第42-46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过程分析 | 第42-44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演化规律 | 第44-46页 |
·基于综合优势的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体系设计 | 第46-55页 |
·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 第46-47页 |
·基于综合优势的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体系优化思想 | 第47-49页 |
·基于综合优势的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体系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体系设计 | 第50-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R&D联盟的组建管理机制 | 第57-83页 |
·基于综合优势理论的R&D联盟伙伴选择 | 第57-75页 |
·伙伴选择框架及相关制度 | 第57-61页 |
·伙伴选择指标体系设计 | 第61-65页 |
·联盟伙伴选择的方法 | 第65-68页 |
·联盟伙伴选择的仿真 | 第68-75页 |
·R&D联盟模式选择 | 第75-78页 |
·R&D联盟模式类别 | 第75-76页 |
·基于不同合作方式的R&D联盟模式选择方法 | 第76-78页 |
·R&D联盟契约设计 | 第78-82页 |
·R&D联盟契约设计总体思想 | 第78-79页 |
·R&D联盟契约设计方法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R&D联盟创新过程管理机制 | 第83-100页 |
·R&D联盟创新过程管理机制设计思路与构成 | 第83-86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过程管理机制的设计思路 | 第83-84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过程管理机制构成 | 第84-86页 |
·R&D联盟任务分解与过程控制 | 第86-89页 |
·R&D联盟研发任务的模块化 | 第86-87页 |
·R&D联盟的研发任务过程控制 | 第87-89页 |
·R&D联盟创新资源协同整合 | 第89-92页 |
·R&D联盟的知识学习 | 第92-98页 |
·R&D联盟知识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 第93-94页 |
·R&D联盟自主创新各阶段知识学习 | 第94-97页 |
·面向自主创新的R&D联盟学习策略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R&D联盟创新绩效评价机制 | 第100-115页 |
·评价原则及框架 | 第100-101页 |
·评价原则 | 第100-101页 |
·评价框架 | 第101页 |
·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104页 |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2-103页 |
·外部环境影响分析 | 第103-104页 |
·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 | 第104-106页 |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106-109页 |
·绩效评价一级指标集 | 第106-107页 |
·绩效评价二级指标选择与说明 | 第107-109页 |
·指标处理与规范化 | 第109页 |
·绩效评价方法 | 第109-113页 |
·物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110页 |
·确定经典域、节域及评价物元 | 第110-112页 |
·确定关联函数 | 第112页 |
·待评物元绩效等级判定 | 第112-113页 |
·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6章 R&D联盟利益分配机制 | 第115-128页 |
·R&D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内涵 | 第115-116页 |
·R&D联盟利益分配原则 | 第116-117页 |
·R&D联盟企业贡献度与利益分配比例确定 | 第117-120页 |
·参与R&D联盟利益分配的要素分析 | 第117-118页 |
·R&D联盟利益分配系数 | 第118-120页 |
·R&D联盟无形资产分配 | 第120-125页 |
·R&D联盟可分配无形资产的类型 | 第121-122页 |
·R&D联盟中知识产权归属 | 第122-123页 |
·R&D联盟无形资产的具体分配方法 | 第123-125页 |
·R&D联盟利益分配的保障机制 | 第125-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7章 TD-SCDMA联盟创新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128-138页 |
·TD-SCDMA联盟的创新管理机制分析 | 第128-132页 |
·TD-SCDMA联盟创新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32-133页 |
·TD-SCDMA联盟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对策 | 第133-136页 |
·组建管理层面的对策 | 第133-134页 |
·过程管理层面的对策 | 第134-136页 |
·成果管理层面的对策 | 第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结论 | 第138-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