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 ·国内外超然冲压发动机的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 ·国内外高超声速进气道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本文的工作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Bump进气道与乘波体简介 | 第12-18页 |
| ·Bump进气道简介 | 第12-13页 |
| ·乘波体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乘波体的设计方法 | 第15-18页 |
| ·生成体法 | 第15-16页 |
| ·密切锥法 | 第16-17页 |
| ·生成体法与密切锥法的比较 | 第17-18页 |
| 第3章 乘波凸包的设计与规律研究 | 第18-48页 |
| ·基准流场的研究 | 第18-27页 |
| ·锥型流理论及其控制方程 | 第18-21页 |
| ·Taylor-Maccoll方程的推导 | 第21-24页 |
| ·Taylor-Maccoll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24-27页 |
| ·乘波凸包的构型设计 | 第27-32页 |
| ·基准流场的求解 | 第27-28页 |
| ·前缘曲线的确定 | 第28-29页 |
| ·流线追踪 | 第29-32页 |
| ·乘波凸包的气动特性分析 | 第32-40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凸包前缘边界层吹出作用强弱不均的现象分析 | 第39-40页 |
| ·凸包构型设计参数对逆压梯度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40-48页 |
| ·逆压梯度随展向角的变化规律 | 第40-43页 |
| ·逆压梯度随激波角的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 ·逆压梯度随Ma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 ·激波角和Ma数对逆压梯度影响大小的分析 | 第45-48页 |
| 第4章 Bump进气道的设计与规律研究 | 第48-67页 |
| ·Bump进气道的机理 | 第48页 |
| ·Bump进气道的设计 | 第48-55页 |
|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48-49页 |
| ·具体部件的设计 | 第49-53页 |
| ·唇口位置的修正 | 第53-55页 |
| ·Bump进气道与二维进气道的性能比较 | 第55-59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 ·Bump进气道吹出边界层的效果验证 | 第56-58页 |
| ·Bump进气道和二维进气道的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凸包的设计参数对Bump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59-67页 |
| ·激波角对总压恢复系数和增压比的影响规律 | 第59-62页 |
| ·设计马赫数对总压恢复系数和增压比的影响规律 | 第62-65页 |
| ·展向角对总压恢复系数和增压比的影响规律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