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36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11-22页 |
二、学术研究现状与简要评析 | 第22-3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四、内容安排 | 第34-36页 |
第一章 前提性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 | 第36-72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36-47页 |
一、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历史选择 | 第36-40页 |
二、中国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 第40-44页 |
三、事实证明中国社会主义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 第44-47页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第47-63页 |
一、意识形态的定义、特征、类型和功能 | 第48-57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 | 第57-63页 |
第三节 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第63-72页 |
一、改革开放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动力和创造条件 | 第63-65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制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选择 | 第65-67页 |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统一与融合 | 第67-72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回顾与总结 | 第72-94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考察 | 第72-85页 |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 第72-76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步探索 | 第76-81页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第81-83页 |
四、徘徊中前进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第83-85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 第85-94页 |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 | 第85-89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教训 | 第89-94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 | 第94-118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总体态势分析 | 第94-110页 |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 | 第94-99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动力要素 | 第99-103页 |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分期 | 第103-106页 |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力求创新与发展 | 第106-110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与不足 | 第110-118页 |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取得的成功 | 第110-114页 |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仍存在的不足 | 第114-118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对的基本问题 | 第118-150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对的思想困惑 | 第118-132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局限产生的思想困惑 | 第118-121页 |
二、“文化大革命”使意识形态建设蒙上的阴影形成的思想困惑 | 第121-122页 |
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共生与自主选择造成的思想困惑 | 第122-129页 |
四、“非意识形态化”引起的思想困惑 | 第129-132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对的现实挑战 | 第132-141页 |
一、全球化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现实挑战 | 第132-134页 |
二、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带来的现实挑战 | 第134-137页 |
三、网络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冲击 | 第137-139页 |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现实挑战 | 第139-141页 |
第三节 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巫待重视与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141-150页 |
一、争论中凝聚改革开放新共识 | 第141-143页 |
二、及时解决利益冲突,形成科学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 第143-145页 |
三、消除信仰危机,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 | 第145-146页 |
四、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超越 | 第146-147页 |
五、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先导 | 第147-150页 |
第五章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有的努力 | 第150-190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优势和机遇 | 第150-155页 |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思维层面的基本要求 | 第155-166页 |
一、强化和统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意识 | 第155-158页 |
二、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维 | 第158-160页 |
三、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态势,树立开放整合思维 | 第160-162页 |
四、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斗争思维,不可淡化松懈 | 第162-164页 |
五、重视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发展程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164-166页 |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实践层面的基本对策 | 第166-190页 |
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 | 第166-173页 |
二、加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化、政策化和道德化步伐 | 第173-177页 |
三、大力培养能深入基层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工作队伍 | 第177-179页 |
四、创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生态环境 | 第179-190页 |
结语 | 第190-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2-204页 |
后记 | 第204-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