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2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页
 (二)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10-12页
  1. 研究目标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教育绩效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第12-17页
 (一) 绩效理论第12-13页
  1. 绩效的概念第12页
  2. 区分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第12-13页
  3. 辨析绩效内涵组成第13页
 (二) 教育绩效理论的发展第13-15页
  1. 教育绩效理论的产生第13-14页
  2. 从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看教育绩效第14页
  3. 教育绩效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 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和关系绩效概念的解读第15-16页
  1. 教育效果第15页
  2. 教育效率第15页
  3. 教育效益第15-16页
  4. 教育关系绩效第16页
 (四) 教育绩效理论应用的延伸第16-17页
  1. 绩效评价为现代教学评价提供新的视角第16页
  2. 教学绩效评价应用现状第16-17页
第三章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第17-22页
 (一) 信息化课堂绩效评价的意义第17-19页
  1.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第17页
  2.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发展第17-18页
  3. 目前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第18-19页
  4.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教师为中心第19页
 (二)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的维度第19-20页
  1. 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内涵解读第19-20页
  2. 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内涵解读第20页
  3. 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益的内涵解读第20页
  4. 信息化课堂关系绩效的内涵解读第20页
 (三)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第20-22页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第21页
  2. 系统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第21页
  3. 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第21页
  4. 全面评价教师教学的原则第21-22页
第四章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的确立第22-31页
 (一) 评价指标确立的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基础第22-24页
  1. 评价指标要素的组成方式第22页
  2. 评价指标分类第22-23页
  3. 指标量化的方法第23页
  4.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第23页
  5. 评价指标的效度和信度第23-24页
 (二)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的确立依据第24-25页
  1. 备课阶段的具体指标的确立依据第24页
  2. 课堂教学过程阶段具体指标的确立依据第24-25页
 (三)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量规第25-30页
 (四) 本评价体系的特点第30-31页
  1. 关注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特色所在第30页
  2. 侧重于综合性和实践性第30页
  3. 关注社会效益的评价第30页
  4. 注重课堂评价的系统化第30页
  5. 延伸课堂评价的作用第30-31页
第五章 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验证、分析与应用第31-39页
 (一) 验证方法第31页
 (二) 验证分析第31-35页
  1. 评价体系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32页
  2. 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有效性验证第32-33页
  3. 教学效果等级描述清晰性验证表明教学效果评价受目标定位影响较大第33页
  4. 教学效率等级描述的清晰性验证表明需要完善反馈的等级描述第33-34页
  5. 不同课例应用评价量规受课程内容、学生需要等影响很大第34-35页
 (三) 信息化课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量规第35-39页
第六章 总结和未来工作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复二次映射的M-J集的探究
下一篇:基于CWM数据仓库的MOLAP在智能导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