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31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基因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概况 | 第13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及应用进展 | 第14-25页 |
·表面展示技术简介 | 第14页 |
·细菌表面展示体系的构成 | 第14-17页 |
·运载蛋白的类型与锚定性能分析 | 第17-22页 |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应用 | 第22-24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24-25页 |
·漆酶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漆酶概述 | 第25-26页 |
·漆酶的结构性质 | 第26-27页 |
·漆酶的突变改造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漆酶的应用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8页 |
·菌株 | 第31-32页 |
·质粒 | 第32-33页 |
·PCR引物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试剂 | 第35-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8页 |
·基因组分析程序及方法 | 第38-39页 |
·常规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 | 第39-40页 |
·PCR扩增及 DNA测序分析 | 第40-42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电转化 | 第42页 |
·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检测 | 第42页 |
·生长曲线及荧光活性曲线绘制 | 第42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细胞成分的分级分离及表面蛋白制备 | 第42页 |
·SDS-PAGE及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2-43页 |
·相差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43页 |
·免疫电镜观察 | 第43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43-44页 |
·SDS及 Pronase降解分析 | 第44页 |
·大肠杆菌诱导表达、亲和纯化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抗血清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45页 |
·漆酶酶活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漆酶酶活影响因子测定 | 第46页 |
·YBT-1520质粒部分消除 | 第46-47页 |
·图像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74页 |
·基因组分析及基因优选结果 | 第48页 |
·自溶素表面展示性能比较分析 | 第48-51页 |
·自溶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体系构建 | 第48-49页 |
·表面展示能力比较分析 | 第49-51页 |
·mbG表面定位分析 | 第51-56页 |
·mbG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3页 |
·生长曲线及荧光活性曲线绘制 | 第53页 |
·SDS-PAGE及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3页 |
·SDS及 Pronase分析 | 第53-54页 |
·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电镜观察 | 第54-55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55-56页 |
·表面展示体系优化 | 第56-60页 |
·载体构建及工程菌筛选 | 第56-57页 |
·比较分析不同结构单元的表面展示能力 | 第57-60页 |
·漆酶的克隆及突变改造 | 第60-69页 |
·漆酶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0-62页 |
·漆酶的定点突变及缺失突变 | 第62页 |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62-64页 |
·漆酶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 | 第64页 |
·漆酶的纯化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64-66页 |
·漆酶活力的测定 | 第66-67页 |
·漆酶影响因子分析 | 第67-69页 |
·漆酶在 BMB171表面展示 | 第69-71页 |
·表面展示载体构建 | 第69-70页 |
·漆酶抗血清制备及效价检测 | 第70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70-71页 |
·漆酶酶活测定 | 第71页 |
·YBT-1520质粒部分消除突变株的获得 | 第71-74页 |
·苏云金芽胞杆菌突变体 YBT-1520e的筛选 | 第71-72页 |
·YBT-1520e的转化频率与外源质粒的稳定性 | 第72-74页 |
4 讨论 | 第74-80页 |
·mbG表面展示系统分析 | 第74-77页 |
·漆酶的克隆与突变及性能优化 | 第77-79页 |
·多效工程菌的构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页 |
已发表或者待出版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