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34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与进展 | 第14-20页 |
·巨型结构概述 | 第20-22页 |
·悬挂结构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悬挂结构体系的发展 | 第22-23页 |
·悬挂结构的应用 | 第23-26页 |
·悬挂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概述 | 第28-31页 |
·结构控制的分类 | 第28页 |
·被动控制 | 第28-30页 |
·主动控制 | 第30页 |
·混合控制及半主动控制 | 第30-31页 |
·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的震动控制思想 | 第31-3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2-34页 |
2 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及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34-55页 |
·引言 | 第34页 |
·土的动力本构关系 | 第34-46页 |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34-37页 |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力学模型 | 第37-43页 |
·土的等效线性动黏弹性模型 | 第43-46页 |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46-53页 |
·试验设备 | 第46-47页 |
·试验原理 | 第47-48页 |
·试验方案 | 第48-4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3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TMD结构减震控制的影响 | 第55-66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TMD减震控制机理分析 | 第56-59页 |
·刚性地基条件下TMD减震控制机理 | 第56-58页 |
·柔性地基条件下TMD减震控制机理 | 第58-59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TMD减震控制影响分析 | 第59-65页 |
·计算模型 | 第59-60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无TMD控制结构的影响 | 第60-62页 |
·场地条件对TMD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TMD减震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隔震悬挂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页 |
·单点悬挂结构重力刚度计算 | 第66-67页 |
·隔震悬挂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67-75页 |
·隔震悬挂结构简化为单质点运动体系分析 | 第67-73页 |
·等效刚度及等效粘滞阻尼计算 | 第73-75页 |
·隔震悬挂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75-80页 |
·试验概况及方案 | 第75-7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刚性地基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频域分析 | 第82-132页 |
·引言 | 第82页 |
·单段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传递函数分析 | 第82-104页 |
·动力计算模型及动力方程 | 第82-84页 |
·相对位移复频响应传递函数分析 | 第84-90页 |
·绝对加速度传递函数分析 | 第90-94页 |
·整体坐标系下的相频曲线分析 | 第94-97页 |
·单段隔震悬挂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97-104页 |
·多段隔震悬挂结构的动力响应传递函数分析 | 第104-131页 |
·巨型框架多段隔震悬挂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 | 第104-107页 |
·巨型框架多段隔震悬挂结构相对位移传递函数分析 | 第107-118页 |
·巨型框架多段隔震悬挂结构绝对加速度传递函数分析 | 第118-124页 |
·多段隔震悬挂结构的优化设计 | 第124-127页 |
·整体坐标系下的相频曲线分析 | 第127-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6 刚性地基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模态及时程分析 | 第132-161页 |
·引言 | 第132-133页 |
·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模态分析 | 第133-144页 |
·单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33-138页 |
·多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38-144页 |
·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时程分析 | 第144-159页 |
·单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47-152页 |
·多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52-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1页 |
7 SSDI效应对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161-173页 |
·引言 | 第161页 |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子结构计算法 | 第161-164页 |
·SSDI对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 | 第164-172页 |
·单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65-168页 |
·多段隔震悬挂结构 | 第168-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73-176页 |
·主要结论 | 第173-174页 |
·研究展望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6页 |
作者简历 | 第186-1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9页 |